新能源汽车价格高于承受力:生产成本难合理分摊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09/11/18   浏览5775次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即“到2011年新能源汽车形成50万辆的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要占到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当前,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正处于从研发向规模产业化过渡的重要关头。但是,作为新的技术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还存在着单车成本过高、产业链不完整、基础设施不健全等诸多困难。因此,有必要通过政策引导加强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发展,企业自身也要在产品研发、培育市场、完善产业链、降低成本等方面深耕细作,使我国自主创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逐步发展成为有竞争力的产品,加快实现产业化。      

提高准入门槛

加大推动力度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工业融入全球汽车格局的一大契机

新能源汽车在我国发展相当迅速,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鼓励态度也十分明确,但这并不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能够跨越基础建设阶段,快速形成产业化。国家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管理要求十分严格,根据今年2月份财政部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来看,示范推广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要符合以下条件:一是必须纳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二是混合动力乘用车和轻型商务车与同类传统车型相比节油率必须达到5%以上;三是混合动力汽车最大电功率比和节油率必须经权威机构认证;四是生产企业对动力蓄电池等关键零部件必须提供不低于3年或15万公里的质保期限;五是汽车生产企业和动力蓄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产能规模。

正是因为新能源准入门槛的提高,同时未来商业化任重道远,相当多的汽车企业开始审慎判断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时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清泰日前在“2009第七届中国汽车产业高峰论坛”上表示:“目前面临的汽车动力新能源革命是中国汽车业难得的历史机遇。”

中国汽车产业在新能源汽车开发方面有着有利条件,首先汽车企业资金宽裕,有能力加大技术投入;其次,动力电动化所需的金属锂、稀土资源较多;最后,中国汽车消费处于增长期,有明显的市场规模优势。发展新能源汽车一直被视为我国汽车工业融入全球汽车格局的一大契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机会得以巩固并提升。

目前,各国汽车企业都在产业回暖的进程中重拾新能源汽车计划并积极部署。我国相关产业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鼓励与支持态度也十分明确。科技部副部长杜占元日前表示,计划三年内面向30个城市的公共交通领域推广使用6万辆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为了推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化,重庆、深圳等地已经或即将推出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上海也有望于明年正式出台新能源汽车免收牌照费的政策。配套基础设施方面,国内首座电动汽车充电站上海漕溪站通过验收后,上海还打算在部分居民小区停车库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充电设施,在部分加油站建立快速充电装置。越来越多的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开始发挥作用,这将大大有利于缩短其大规模产业化的进程。  

寻找成熟的商业模式 

 新能源技术从研发到规模化市场应用,仍存在巨大的成本压力与市场配套不足问题。谁能在商业化道路上走得更快,将决定其发展水平与速度  

从全球首款双模电动车F3DM问世到入选国家推荐目录,直至最近惠州铁电池基地落成,比亚迪作为我国汽车领域在新能源技术上领先的企业,正在积极探索新能源汽车商业化的路径。

新能源技术从研发到规模化市场应用,仍存在巨大的成本压力与市场配套不足的问题,因此,谁能在商业化道路上走得更快,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发展水平与速度。

与传统汽车的研发进程不同,我国新能源汽车目前的技术积累相对比较成熟,国家也对其发展有着明确的产业目标与扶持规划。从起步不晚,到赢得领先,最大的门槛还是在如何打开消费市场方面。正因为商业化的路程漫长,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很难在短期内将生产成本合理分摊,这就直接导致了新能源汽车的价格高于消费者的承受力。从这个角度来说,消费市场的培育并不能一蹴而就。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径中,成功的商业模式十分重要。比亚迪销售公司副总经理王建钧告诉记者:“我们对开拓个人市场十分谨慎,比亚迪愿意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和其他车企一起把这个市场做大做好。”

从目前来看,示范运营是新能源汽车走向商业化最好的“暖场”方式。今年2月,为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财政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组织实施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事实上,1月23日,财政部和科技部已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这一财政补贴措施对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培育、投资拉动和产业发展正在产生重大影响。8月中旬,国家第一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由工信部正式发布。

虽然比亚迪F3DM是首个进入推荐车型目录的轿车类产品,也是全球首款商业化的可插入式双模电动车,实现了纯电动与混合动力的技术结合,但比亚迪并没有急于开拓大众消费市场,而是选择从大集团采购起步。对于比亚迪F3DM来说,公共化应用能够得到政府的政策补贴和推动,为企业未来的发展积蓄了能量;另外,这种示范运营对于今后大规模的商业化推广积累了充分的经验。

此后,2009年7月,比亚迪收购了美的三湘客车厂,并在长沙建设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通过此次收购,比亚迪正式获得客车生产目录;8月30日比亚迪宣布,在国家的配套及新能源补贴政策陆续出台后,将全面进行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比亚迪在推进新能源汽车商业化的规划中,将目光投向了离大规模产业化最近的新能源客车。随即,比亚迪电动车电池生产基地在广东惠州建成,此基地将担负起比亚迪电动车核心技术————铁电池的规模化生产的任务。这意味着比亚迪已对电动车的大规模量产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