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利益是电动车“国标”最重砝码

来源:光明日报      2009/12/14   浏览4162次   

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出台《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新国家标准,根据新标准,“40公斤以上、时速20公里以上的电动自行车,将称为轻便电动摩托车或电动摩托车,划入机动车范畴”。规定一出台,就立即在业内和媒体上引起强烈的争议和质疑之声。作为反对方,自行车行业认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有偏 袒摩托车行业的嫌疑,如此制定“国标”将导致摩托车行业大举侵吞电动自行车市场,导致自行车市场萎缩;而作为支持者,摩托车行业则又认为电动自行车行业是想通过放宽标准,以忽视电动自行车使用者和公共交通安全为代价,强行进入摩托车市场。

论辩双方各执一词、莫衷一是,且公理婆理似乎都有道理,让人不知所向。但争议的背后,却也分明让人有一种利益集团罔顾公众利益,只谋自家私利的感觉。要知道,在中国无论是自行车还是摩托车,都有着非常庞大的消费群体,而且,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在是否需要考驾照、上牌照、买保险等问题上存在着根本区别,尤其在保障使用者权利和公共交通安全等方面有着很大不同。因此,行业标准的确定就成为一项涉及千家万户利益和生活的工作,不可随意而为,更不是行业协会就能讨论决定的事情。

在此次事件中,人们在批评自行车行业和摩托车行业各自目的不纯的同时,更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行业标准的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而面对公众质疑,处于事件旋涡中心的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12月6日晚也作出说明,称其批准发布的《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等4项标准是经国家发改委、公安交管等部门同意,根据国家标准制修订程序,在全国汽车标委会摩托车分会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相关科研单位和专家多年反复论证制定的,颇有几分照章办事的味道。然而,仔细审读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说明,我们仍会发现,公众利益在此又一次出现了缺位。与自行车和摩托车“国标”关系最密切者莫过于广大消费者以及行走于马路上的各色行人,“国标”不科学或不合理,便有可能危及消费者和行人的安全,而让时速二十多公里的电动车跑机动车道,很难让人相信不会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

仅仅是经过有关部门同意和相关专家论证,而忽视征询消费者和行人意见所制定出来的标准,即便是再符合“科学”标准,也很难做到合理和有效,因为它忽视了公众利益这个制定标准最根本的要求。因此,既然“国标”与消费者和行人也即公众的关系甚大,那么,在制定该行业“国标”时便需要将公众利益作为制定“国标”的最重砝码,并启动听证程序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如此方可确保“国标”的科学、合理和行之有效。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