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讽刺与利益的"暗战"

——欲以新国标规范交通的背后

来源:光明网      2009/12/16   浏览3668次   

近日出台的电摩新国标一经发布便引来坊间争议一片。如此的牵动一个行业与众多消费者利益,用以规范道路交通,确保道路安全的电摩新国标如此草草制定,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真相呢?

一、新国标背后的讽刺:电摩自身都无法控制的规范

此次《电摩条件》新国标根据公开报道显示

,是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电动车分标委与摩托车分标委共同制定。而其制动的目的是规范全国的道路交通。

“长期以来,电动自行车行驶在非机动车道,速度高于自行车,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而且事故认定也很难处理。从安全管理的角度,新国标更有利于监管、规范电动自行车市场。”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则表示。

即电摩的新国标是由摩托车行业主导制定,目的是规范全国的道路安全。而真实的情况是怎样呢?作为新国标强势制定方的电摩无法控制自身的道路安全问题!

据调查,目前中国国内摩托车的社会保有量约9400万辆,其中近80%在农村。就道路安全规范来说,这其中又有多少是上了牌、纳了税的呢?中国摩托车商会秘书长陈炳南说,在真正的农村,也就是县城以下真正的上牌率不足20%,就全国范围内来说。

看到如此数据,我们是否可以理解,就道路安全来说,摩托车行业自身的道路安全规范问题隐患重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如今以强势行业以自己都无法解决的问题为借口,制定电摩新国标无不是一个巨大的反讽。

二、电摩主导的新国标后的真相

据悉,目前中国轻型电动车产销量已经占到全球的90%以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轻型电动车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业内专家预测,到2010年,中国电动自行车产量将超过3000万辆,出口达500-600万辆,并将逐步取代中国农村摩托车市场。”

面对如此情境,关于电摩新国标中的规定有业内人士指出: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抓住了市场巨大的‘利润蛋糕’”,因此“国标”之争背后是摩托车企业和电动自行车企业的博弈。

知名评论人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昨日亦在其博客上撰文,称:“这个标准的出台,道路安全也许只是一个借口,一个堂皇的借口,在这个借口之下,实际上是摩托车厂家,看上了电动自行车庞大的市场,想用电动摩托车取而代之。”

三、新国标颁布将产生的影响

新国标的登台,意味着明年1月1日起,超过2000家电动车生产企业将变成无证生产的非法企业,超过500万就业工人将面临失业,按现有1.2亿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计算,近亿人出行将受到影响——要么选择考驾照上牌买保险,要么放弃骑行。

而恰巧以规范道路安全为主旨的新国标将导致交通压力的剧增,因为原本拥堵不堪的机动车道将迎来电动车的大军。届时,电动车与汽车争道,更多人的生命安全将会无所保证。

四、新国标制定不可一方唱霸

电动车新国标来得“很突然”。在新标准出台之前,连很多电动自行车生产厂家都没有得到任何消息,更不用说消费者了,有关部门没有事前征求意见。与此同时,电动车新国标来得又“很必然”。“电摩新国标是强势利益集团利用标准的手段设置技术壁垒和准入壁垒,容易造成社会的不公平性。”所谓的“强势利益集团”,就是指摩托车集团、摩托车行业。正是这些强势利益集团把持着电动车国标的“扶手”。

但是,一个国家标准的制定,涉及到各方的利益,单纯由强势一方主导制定,必然无法避免利益的倾靠,必将无法确保公平公正。“一种产品的生产标准,属于公共政策的范围,可是,电动摩托车标准的出台,既不问行业中人,也不管自行车企业的死活,更不管广大消费者的意愿……这样的政策叫什么呢?”

后续:据了解,自申请暂缓实施电摩新国标后,中国自行车协会也加快了电动自行车技术标准的修订,自行车标准最新版本的修订方案计划今年底或明年初递交国家标准委,届时在最高时速和重量标准上会作调整。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