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言:电动自行车和电摩应合并发展

来源:凤凰网汽车   中国电动车网   2010/1/6   浏览5887次   

针对此次“标准之争”,被称为“中国电动自行车第一人”的清华大学教授马贵龙认为,应促进电动自行车及电动摩托车行业合并发展,可以统一制定标准,称之为“电动两轮车”,只以低速和中速划分。

标准大讨论来得晚了

新京报:带着新能源光环的电动自行车产业是朝阳产业,而摩托车产业日趋成熟,市场份额受到一定挤压,业内有声音说,此次的“标准之争”实际上是双方的利益之争。你是否赞同?

马贵龙:我并不认为这是利益之争。本来两轮车就有脚踏、电动和燃油三兄弟,它们之间颇有“亲缘”。由于技术相近,在电动自行车行业里,很多技术乃至销售人才均来自摩托车企业,两个行业之间有着剪不断的“亲缘”。

比如新日电动车公司从摩托车企业跳槽过去的技术人员超过50个。雅迪电动自行车也汇聚了力帆、宗申等摩托车行业的人才。

我认为,摩托车产业正在与电动自行车行业融合发展。

还比如,去年12月10日,电动自行车行业的雅迪搬迁到浙江慈溪,开始为涉足电动摩托车做准备。天津爱玛已经到无锡开设分公司,其目的是想与无锡摩托车企业共享资源。这些“自帮”领军企业已经有具体行动,很多已经计划选择购买设备。

而70%的摩托车企业也已经派出尖刀部队进军电动自行车产业,总量可能超过一百家。去年3月28日,江苏宗申摩托车启动了年产10万辆的生产线,开始生产电动自行车并一举达到投产时制定的产销量目标。新大洲、钱江、济南轻骑、力帆等摩托车企业已经在生产电动自行车。

新京报:有企业也探讨过从电动自行车行业转入电动摩托车产业的可行性,但至少还需要三年时间,这不符合他们的眼前利益。

马贵龙:实际上,摩托车企业完成产业化电动自行车生产需要一年时间,而电动自行车企业进军电动摩托车行业需要三年时间,这都已经是很快的速度。两个产业汇流融合是趋势。

有些企业还没有站在全局来看待问题。此次的标准大讨论很有意义,不是不好,是来得太晚了。我们集中社会力量,定能促进新的科学行业标准形成,规范行业的发展。

应以低速和中速划分

新京报:目前电动自行车行业标准正在制定过程中,作为技术专家,你认为怎样的方案是科学的?

马贵龙:电动自行车行业乃至电动摩托车行业发展,可以统一制定标准,称之为“电动两轮车”,只是以低速和中速划分。

个人认为,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的电动两轮车,也就是现在所称的电动自行车,应该时速控制在30公里以下,不要突破35公里。这样,可以解决很多现有电动自行车超标的问题,不至于造成过大的产业冲击,又在技术和安全指标允许范围之内。

而中速两轮,也就是现在所称的轻便电动摩托车和电动摩托车,应时速控制在40公里以上,最好在75-80公里以下,这个技术参数的车种国内外市场需求很大;时速在75-80公里以上的电动两轮车,我个人认为所有电动车企业应该不去涉足,因为那种参数的车种和燃油摩托车相比无任何竞争力,这个市场只能留给燃油摩托车。

目前,我国拥有世界电动自行车行业90%的产量,我们的外销量超过外国的总产量;雅马哈等世界知名企业利用中国技术在中国生产它们品牌的电动自行车,印度等不少国家在中国投资建厂生产关键零部件返销回它们国内,发展它们的电动自行车。

如果低速和中速两个标准衔接好,我们的电动两轮车产业肯定具备从生产大国到生产强国的进一步大跨越。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