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渐行渐近

来源:中国能源信息网   中国电动车网   2010/1/26   浏览3314次   

核心提示:1月初,奇瑞新能源公司向外界透露,2010年奇瑞将有多款适合市场需求的新能源汽车量产上市,包括A5 ISG、M11 ISG等中度混合动力以及S18、QQ等纯电动汽车。

政策力度加大 标准紧锣密鼓

新能源汽车渐行渐近

低碳曾经离我们很远,但现在很近。据了解,目前全球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据人类二氧化碳整体排放量的17%以上。因此,作为人类生活工作环节中最普遍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汽车节能减排已成为一个全社会问题。发展新能源汽车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据称,今年一季度,深圳居民将率先将电动汽车开回家。看来,新能源汽车真的离百姓生活越来越近了。

进入提速发展轨道

去年12月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继续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原来的13个扩大到20个,选择5个城市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

前不久,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表示,2010年要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完善市场推进措施,力争实现突破。李毅中表示,2010年工信部的主要工作包括加快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发展,支持关键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和产业化示范,完善市场推进措施,力争实现突破。统筹兼顾新能源汽车发展和现有传统能源汽车节能减排,实施专项行动计划。

新年伊始,工信部有关负责人再次透露,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有望1月公布。据了解,短期内可能会以北京、上海、重庆、长春、深圳5个城市作为试点,推行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补贴幅度和标准将接近公共服务领域购买新能源车的补贴办法。

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制定等也将逐步推出。工信部正在组织制定纯电动汽车的技术条件,以抢占世界标准这一制高点。今年上半年,国标框架有望形成,年内相关标准将出台。另外,有消息称,联合国有关机构也将于今年3月重新修订全球汽车标准,其中包括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的全球统一安全标准。

专家认为,一旦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全面落实,中国新能源汽车将进入提速发展轨道。按照《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目标,到2012年,新生产汽车中将有10%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产值有望达到5000亿元。

另外,记者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了解到,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牵头下,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广汽、北汽、重汽、华晨、奇瑞、江淮国内10家整车企业已联合成立“电动汽车产业联盟”,并签署《电动汽车发展共同行动纲要》,开展联合制定电动汽车标准的相关工作。在电动车领域,该联盟主要研究的是插电式纯电动车的商业标准和模式。

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视态度,也获得国际咨询公司专家的认同。博斯公司高级合伙人兼大中华区主席谢祖墀(Dr. Edward Tse)表示,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及其基础设施的支持,将会有利于增强市场接受能力,这也是中国引领世界的机会。

各种迹象毋庸置疑,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在2010年加快步伐。

产业化商业化为时不远

为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排放,最近几年,世界各国对新能源汽车都高度重视,纷纷投入重金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并在社会各界多年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绩。应该说,距离产业化、商业化阶段已为时不远。亚洲制造业协会首席执行官罗军认为,传统汽车目前确实到了需要变革的时代,新能源汽车已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机。罗军预计,未来3至5年,新能源汽车将可能在欧、美、日、韩和中国等大量生产,并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

据来自国内各汽车企业的信息,目前中国绝大多数汽车企业已投入到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行列中。据了解,一汽、比亚迪、东风、上汽、长安、奇瑞、北汽等汽车厂家都在新能源汽车上投入巨资。

1月初,奇瑞新能源公司向外界透露,2010年奇瑞将有多款适合市场需求的新能源汽车量产上市,包括A5 ISG、M11 ISG等中度混合动力以及S18、QQ等纯电动汽车。

奇瑞新能源公司总经理袁涛透露,随着国家购车补贴政策的落实,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新能源混合动力及电动汽车在2010年迎来市场发展的起点。其中混合动力及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将有突破。在此背景下,奇瑞加速了其在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布局,2010年将会实现S18、QQ、瑞虎等多款纯电动汽车的率先量产,A5 ISG、M11 ISG等中度混合动力车也将于今年投放市场。目前,奇瑞的新能源车已先后在北京、大连、芜湖等地进行新能源车示范运营。

据上汽公司透露,其今后的目标是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部分。上汽决定到2014年,将在新能源汽车上投资120亿元。据了解,随着上海世博会的日益临近,上汽将向世博会提供包括纯电动、超级电容、燃料电池和混合动力4大系列的近千辆新能源车,成为“绿色世博”一大亮点。这则消息引起了外界对上汽新能源汽车研发总体推进情况的格外关注。

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许勤透露,深圳市政府将出资20亿元资金用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另外,深圳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个人用户将给予5万元的补贴。这将为比亚迪的电动车走进深圳的千家万户铺平道路。

根据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出台的新能源汽车规划要求,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占全部汽车的1/2。10年的时间,那是弹指一挥间的事,我们已经可以想像到那个令人欣喜的时刻。也许就在不知不觉中,低碳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中国质量报》

低碳曾经离我们很远,但现在很近。据了解,目前全球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据人类二氧化碳整体排放量的17%以上。因此,作为人类生活工作环节中最普遍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汽车节能减排已成为一个全社会问题。发展新能源汽车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据称,今年一季度,深圳居民将率先将电动汽车开回家。看来,新能源汽车真的离百姓生活越来越近了。

进入提速发展轨道

去年12月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继续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原来的13个扩大到20个,选择5个城市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

前不久,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表示,2010年要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完善市场推进措施,力争实现突破。李毅中表示,2010年工信部的主要工作包括加快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发展,支持关键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和产业化示范,完善市场推进措施,力争实现突破。统筹兼顾新能源汽车发展和现有传统能源汽车节能减排,实施专项行动计划。

新年伊始,工信部有关负责人再次透露,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有望1月公布。据了解,短期内可能会以北京、上海、重庆、长春、深圳5个城市作为试点,推行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补贴幅度和标准将接近公共服务领域购买新能源车的补贴办法。

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制定等也将逐步推出。工信部正在组织制定纯电动汽车的技术条件,以抢占世界标准这一制高点。今年上半年,国标框架有望形成,年内相关标准将出台。另外,有消息称,联合国有关机构也将于今年3月重新修订全球汽车标准,其中包括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的全球统一安全标准。

专家认为,一旦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全面落实,中国新能源汽车将进入提速发展轨道。按照《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目标,到2012年,新生产汽车中将有10%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产值有望达到5000亿元。

另外,记者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了解到,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牵头下,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广汽、北汽、重汽、华晨、奇瑞、江淮国内10家整车企业已联合成立“电动汽车产业联盟”,并签署《电动汽车发展共同行动纲要》,开展联合制定电动汽车标准的相关工作。在电动车领域,该联盟主要研究的是插电式纯电动车的商业标准和模式。

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视态度,也获得国际咨询公司专家的认同。博斯公司高级合伙人兼大中华区主席谢祖墀(Dr. Edward Tse)表示,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及其基础设施的支持,将会有利于增强市场接受能力,这也是中国引领世界的机会。

各种迹象毋庸置疑,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在2010年加快步伐。

产业化商业化为时不远

为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排放,最近几年,世界各国对新能源汽车都高度重视,纷纷投入重金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并在社会各界多年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绩。应该说,距离产业化、商业化阶段已为时不远。亚洲制造业协会首席执行官罗军认为,传统汽车目前确实到了需要变革的时代,新能源汽车已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机。罗军预计,未来3至5年,新能源汽车将可能在欧、美、日、韩和中国等大量生产,并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

据来自国内各汽车企业的信息,目前中国绝大多数汽车企业已投入到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行列中。据了解,一汽、比亚迪、东风、上汽、长安、奇瑞、北汽等汽车厂家都在新能源汽车上投入巨资。

1月初,奇瑞新能源公司向外界透露,2010年奇瑞将有多款适合市场需求的新能源汽车量产上市,包括A5 ISG、M11 ISG等中度混合动力以及S18、QQ等纯电动汽车。

奇瑞新能源公司总经理袁涛透露,随着国家购车补贴政策的落实,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新能源混合动力及电动汽车在2010年迎来市场发展的起点。其中混合动力及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将有突破。在此背景下,奇瑞加速了其在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布局,2010年将会实现S18、QQ、瑞虎等多款纯电动汽车的率先量产,A5 ISG、M11 ISG等中度混合动力车也将于今年投放市场。目前,奇瑞的新能源车已先后在北京、大连、芜湖等地进行新能源车示范运营。

据上汽公司透露,其今后的目标是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部分。上汽决定到2014年,将在新能源汽车上投资120亿元。据了解,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