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震委员:中国新能源产业的隐忧和机遇

来源: 国际能源网   中国电动车网   2010/3/10   浏览2985次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是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产业规模增长迅速。太阳能方面,2009年国内光伏电池产量预计达到3.5GW,居世界首位。风电方面,2009年新增装机容量908万千瓦,累计实现装机2129万千瓦,有望超越西班牙成为全球第三。而全国政协委员黄震认为,新兴能源产业迅猛发展背后存在隐忧,应引起业界乃至政府的关注。

黄震委员提醒地方政府反思新能源产业发展是否存在支持过热问题。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的省份都在纷纷提出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近百个城市把太阳能、风能作为城市的支柱产业,每一个规划都是3至5年内达到成百上千亿的规模,这也也直接造成产业过热。我国风机整机制造企业大大小小已超过80家,超过全球其他地区整机制造商的数量总和。而风电设备零部件制造企业也达上百家,仅叶片生产厂就有50多家,供过于求。

同时,黄震委员认为,能源产业面临产能过剩压力。据工信部统计,国内数十家公司多晶硅获批的在建产能规模达17.7万吨,相当于2008年全球产量的3倍左右,势必造成大量产能无法形成实际产量。风电装备也存在类似情况,预计2010年国内产能将超过2000万千瓦,而每年风电新增装机规模乐观估计只有1000万千瓦左右。另外,由于我国新能源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如多数企业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弱、重复引进国外落后技术、设备,又缺乏消化吸收能力,很容易走进“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的怪圈。难免在全球分工体系中滑入“打工经济”的泥潭,重走“中国制造”的老路。从全球来看,短期内我国新兴能源产业总体的盘子也不会很大。从能源的战略定位来看,新能源目前尚处“补充能源”地位,一窝蜂地发展势必影响整个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新兴能源的发展不能过分骄惯,适当的时候需要泼冷水,行业才有健康发展的可能。而新能源需要精心呵护,培养核心竞争力,才能可持续发展。

黄震委员对我国新兴能源产业发展建议是:

政府应加强引导和宏观调控,科学确定其发展目标及战略地位和作用,要防止走弯路,走错路。新能源技术更新快,路线多,发展规模及所处阶段参差不齐,需要进行科学规划,需要对新能源从资源、成本、市场、环境和所处发展阶段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同时,政府应加大科技投入,促进新能源产业核心技术研发,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建设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体系,增强我国新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使我国新能源产业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新能源车产业需快马扬鞭

国内汽车业十分关注“两会”期间中央政府对汽车消费的扶持和汽车产业引导政策趋向,温家宝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对汽车消费的政策扶持作用,尤其汽车行业对未来发展所关心的新能源车的问题也得到政府原则性肯定答案,政府要求今年要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基调定了就可以加速推进行政部门出台有关实施细则了,这是一场全球性产业竞赛,尤其在中国变成新车消费的大国时,中国的新能源车产业要大力推进,至少不要将来陷于市场被动局面,避免造成第二轮技术引进高潮现象出现。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方向,也是继续政府大力扶持的“幼稚产业”,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政策应尽快出台,使得新能源汽车产业有个良好的开端,少走弯路,缩短产品市场成熟化的时间,让更多的汽车消费者能享受到高新技术的成果。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