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媒体:从自行车潮看矛盾的中国文化

来源:环球时报      2006/9/18   浏览4678次   

要理解中国文化,应该从每天川流不息的自行车潮开始。这里可以看到很多中国人特有的生活细节。
 
与欧洲刚好相反,中国人一直遵循着“汽车优先、自行车其次、行人最后”的奇异交通规则。所以,我们不得不佩服身处两者之间的自行车族。他们竟能如此准确地计算彼此之间的距离和速度,灵活地从汽车旁边擦身而过,并及时抓住短暂急促的信号灯飞快地蹬车穿越马路。有人说,这就是中国人处理复杂社会关系的高超能力。中国除了领先世界的经济增长速度外,还有健康和谐的社会道德观念。

但是,这种印象随着一次次自行车交通碰撞事故而改变。不管在北京、上海或中小城市,一旦与别人碰撞,中国自行车主们立即撕下礼貌的面具。几乎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应负的责任,总是把责任完全推给另一方。在警察没来之前,绝对无法解决问题。即使警察来了,受害一方不管自己受伤多么轻微,也要故意夸大事实,以向对方索赔最大利益。而那些围观者更感兴趣的似乎是看热闹,而不是作为目击证人帮助公正地解决问题。

这是一种很矛盾的中国自行车文化。在拥挤狭小的中国城市空间里,人们一方面能够在庞大的自行车潮中和谐共处,另一方面,一旦有矛盾又为了一点点小事而斤斤计较。这既让人对中国的伟大文明叹为观止,又令人为中国人因小事失去大度和尊严而惋惜。

要理解中国,你必须亲身来到这个国家。或许在这里你既会看到美好的事物,也会观察到让人不快的细节,但这就是真实的中国,一个需要客观对待的新崛起的大国。(摘自9月12日德国国家电视台专题报道,原题:从自行车潮看中国,作者君特尔·拉格希,青木译)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