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转战电动车 新能源产业化换道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6/9   浏览4294次   

一辆纯电动的荣威750,可以同时装两块电池,平时上下班,只需装一块电池,一次充足可以行驶200-300公里,完全能满足上班族的需求;而一旦周日需要出远门,还可以另外租赁一块电池,放到早已设计好的辅助包内,实现长距离远行。

 

这是近日,上海交大和上海汽车远赴巴西参加第十届必比登挑战赛的最新研发成果。该挑战赛展示的都是全球最新的汽车技术。

 

2007年,上海交大和上海汽车在上届挑战赛联合推出的是燃料电池汽车,当时这辆纯电动的汽车也已经研发出来,不过,由于电池成本昂贵和当时电池生产水平的原因,该车只是一辆展车,并没有进入实际的比赛。” 上海交大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殷承良告诉记者。

 

时隔三年,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悄然变化。而据了解,2007年的挑战赛主要是以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的大型车为主,这次参赛的则主要是纯电动的小型车,包括通用、丰田、菲亚特、巴西、印度的一些企业都带来了自己的纯电动汽车。

 

现阶段重心:纯电动

 

殷承良认为,引起厂家争相推出纯电动汽车的重要原因是电池产业的成熟,使纯电动汽车实现产业化成为可能。经过几年的发展,国内电池行业规模迅速扩大,目前仅国内企业投资超过5亿元的就有三四家,过亿达到五六家,这使得电池在不断提升性能的同时,价格也逐步下降。纯电动的荣威750用的是浙江嘉倍思的电池。纯电动汽车是方向。” 殷承良认为,由于纯电动汽车大都白天使用夜间充电,而国内电网夜间电力富余。

 

根据上海汽车2008年的技术路线,对新能源汽车的规划是加快推进混合动力产业化,探索代用燃料汽车的商品化,推动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发和示范运行。这个技术路线中并未提及纯电动汽车。而2009年上海汽车制订的新的2015年新能源汽车规划中,则提出加快推进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产业化,推动燃料电池的示范运行,适时推出燃料电池产业化。

 

原来把燃料电池放在最优先,现在侧重点放在电动汽车上。上汽参赛人员透露。去年年底,上海汽车与美国A123系统公司联合宣布,双方将按照51∶49的股比,成立上海捷新动力(310328,基金吧)电池系统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生产和销售车用动力电池系统,并提供技术服务和其他售后服务。

 

上海汽车财务总监谷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上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