酝酿一年多后,我国终于决定从私人消费领域,助力新能源汽车市场。6月1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出台了《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确定先在上海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插电式(plug-in)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可享受的最高补贴额度分别为5万和6万元。
颇具玄机的是,以丰田等日系车为代表的油电混合动力车虽然最为成熟,却因被归入“节能汽车”,最高只能享受3000元的销售补贴。由此,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补贴新政蒙上了若干冷淡外企、扶助自主品牌的色彩。
自主品牌获益
从今年3月到5月底,相关部门不止一次对外宣布,将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鼓励政策实施细则。6月1日,在财政部网站上,备受关注的补贴标准终于展露真容。
同日开始实施的还有《关于印发“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推广实施细则的通知》,将发动机排量在1.6升及以下、综合工况油耗比现行标准低20%左右的汽油、柴油乘用车(含混合动力和双燃料汽车)纳入“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按每辆3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定额补贴,由生产企业在销售时直接兑付给消费者。
“这与我们事先预测的有所不同。”全国汽服委汽车咨询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张志勇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以前我们认为从混合动力到燃料电池都会一视同仁享受补贴,事实上,这次补贴政策有了一个更明确的划分。”
耐人寻味的是,这一政策将目前在市场上最有竞争力的油电混合动力车排除在高额补贴之外,其中以丰田为代表的日系车最为抢眼。油电混合动力车虽然成熟,但并非国家政策鼓励的重点。事实上,油电混合动力车已不属于“新能源汽车”的阵营,而忝列于“节能汽车”,它们最高可享受到3000元的销售补贴。
“从政策的内容来看,并没有国企、民企的区分,也没有外资、内资的分野,但从政策的客观效果来看,比较成熟的外资、合资品牌中占有优势的几个产品获得的补贴额度较小。这中间可能有潜在的考虑,中国政府拿出钱来,会或多或少地考虑支持民族企业发展壮大。”张志勇说。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