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江苏省来说,如何通过新能源汽车找到一条后来居上的路径,是必须要做的大事。6月底,由江苏省经信委组织召开的首届江苏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展洽会(下称“展洽会”)在南京举行。
作为国内GDP排名前三的省份,与广东、山东不同的是,江苏汽车工业可谓“起了大早,赶了晚集”。
作为新中国汽车产业的滥觞,江苏目前的汽车龙头,南汽(已被上海汽车收购)、亚星汽车(600213.SH,曾被格林柯尔入主)、东风悦达起亚(东风汽车控股企业)和苏州金龙(被厦门金龙收购)全部为省外的资本控制。
本次展洽会吸引了江苏省大小汽车和零部件生产商70多家,“抱团取暖”成为主基调。
南京嘉远成整合平台
“我们现在已经慢慢学会拒绝和产业资本合作,转而寻找金融资本了。”南京嘉远电动车船制造有限公司(下称“南京嘉远”)董事长李辉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作为一家渴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所建树的“小企业”,与国内整车企业的合作令人失望。
2001年,南京嘉远制造了国内首台高速纯电动汽车,经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测试,最高速为每小时97公里,续航里程为444.7公里,然而,时隔十年,南京嘉远仍未将这项技术大规模产业化。
作为一家1982年就开始从事电动车研究的企业,南京嘉远近年来已经通过并购、控股等方式,成立了多家子公司,打造了电动汽车核心部件的产业链集成,全部核心技术及产品,现已达到年产4万套的产能。
然而,即便这样一家颇具规模的新能源动力总成解决方案提供商,与整车厂的合作也是步履维艰。多年来,李辉最经常做的一件事是在展会前,帮助整车企业突击赶造新能源汽车,例如位于重庆的几家企业,都曾是李辉合作的对象。
“我们最快曾经两天两夜改造好一辆电动车,除了车壳,动力总成都是我们自己的,我们之所以愿意这么配合整车厂,主要是想和他们取得更为深度的合作。”李辉表示。
然而,“更深度”的合作始终没能等来。因为几乎所有整车厂都提出先供货、后付账的方式,对于现金流要求很高的南京嘉远来说,100%垫资生产无法做到。
而对于整车厂要成立由其控股的零部件企业的要求,李辉表示,“没有企业愿意出现金合作,往往都是给嘉远股份,可是我们很担心合资公司成立后,整车企业能否真把企业做大,还是把技术学走就算了。”
抱团取暖
现在,江苏省发改委发布了《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纲要(2009-2012年)的通知》,其中明确了“南京市以南京嘉远为主体的企业重组项目”。
“我们第一步将是收购一家省内的客车生产企业,随后,争取通过这家企业获得客车的生产目录。”李辉表示,由于省政府的扶持,“整车门槛”有望实现快速跨越。
事实上,南京嘉远仅是江苏省徘徊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门槛外的一员,根据江苏省发改委统计,新能源汽车发展仍然面临瓶颈。
其一是企业规模较小,25家关键部件企业注册资本不足11亿元,户均4400万元;二是研发能力不足,25家关键部件企业现有科研人员540人(其中拥有博士学位的42人),仅占企业员工总数的3.9%;2008年研发支出1.29亿元,仅占当年主营收入的1.9%。
在这一背景下,江苏省提出了“至2012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销售收入力争突破200亿元,整车生产能力达6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汽车产量的比重达5%左右”的目标。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各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比之江苏省,吉林省提出兴建1000辆混合动力客车和1.1万辆混合动力轿车基地的计划;湖北省规划在未来10年内培育8~10家整车企业和一批零部件企业,至2020年形成60万辆整车产能、800亿元产值;山东省则提出至2011年形成5万辆产能,占当年新车的5%,至2015年形成30万辆产能,并且培育5家骨干企业。
在展洽会上,江苏省内的87家企业成立了“江苏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该联盟是国内自北京、重庆等地后,又一个意在整合省内资源的“产学研”联盟。
事实上,抱团取暖的方式已经在展洽会后收到初步成效。位于江苏盐城的奥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销售部部长蔡夏龙告诉记者,公司7月中旬左右将拿到整车生产资质,8月份,该公司的轿车产品在“没有生产目录”的情况下,将首先在盐城市开发区作为出租车运行,而这一切都是在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下进行的。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