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企业需尽早设立门槛

来源:上海汽车报      2010/7/7   浏览3514次   

不怕没人做,就怕一窝蜂都做。由于认准了国家欲借新能源汽车来实现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的“弯道超车”,各路诸侯早早就埋伏在新能源汽车相关领域。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大大小小准备生产动力电池的企业超过了2000家,以至于电动车还未上马,电池业产能过剩的苗头就已经有些遏制不住了。

 

而随着日前《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的下发,企业销售一辆电动车最高可获补贴6万元,如此大幅度的利好,再加上电动汽车的始入门槛实在不高,最基础的电池和电机电控技术都是全球资源共享,拿来略作改装就可套用在现有汽油车上,可以预见,如果不加控制,国内电动车生产“全面开花”的景象指日可待。

 

而究竟该怎么控制,才能既保证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能够正确顺利地被实施,同时又避免一窝蜂无序竞争造成资源被无节制的浪费?这一切,估计就得看将要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的门槛,究竟会设到多高了。

 

据了解,《规划》虽然尚未出台,但业内对于《规划》的争议已然不少,其中的焦点之一,就是该不该设立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门槛。这是一个关乎切身利益的问题,谁都知道无序竞争会带来什么样的恶果,但谁也都害怕设立的门槛会将自己拒之门外,所以,这也将是继补贴试点城市之后,又一轮艰苦复杂的博弈。

 

从国内目前电动车产业的现有格局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四块。已经量产和已经上目录待产的国产本土电动车和国际品牌电动车是主力军,在齐鲁大地上奔驰的无牌无证低速铅酸电动车是山寨游击队,还有就是现在还在场外厉兵秣马的预备队,例如随时可能会入驻宁波神马汽车的仰融与今年突然成为波导股份大股东的某知名电动车企业副总两者若强强联手,难说不是一匹黑马了。

 

其实,所谓门槛,对本土企业和海外兵团来说,应该不会太苛刻,只会是一种加以约束的规范,可能会在先期为了保护本土企业,对海外兵团多一些限制。但对于游击队和预备队来说,门槛就有些关乎成败大局了。当然,在《规划》细则未出台前,任谁也只是在猜测,但这道门槛还是尽早出台的为好。

 

否则,岔开五个手指的国产电动车,会打不过捏成一个拳头的海外军团。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