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初稿已经基本制定完成。未来十年,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相关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
随着技术逐步成熟、扶持政策相继推出以及产业化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中国汽车由大变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抢占未来汽车市场制高点的突破口。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体现国家竞争力的标志性产业。”苗圩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主要汽车生产国纷纷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面对能源严峻挑战和新一轮国际汽车产业的竞争,中国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
中国发展电动汽车产业具备一定的优势。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建立起电动汽车产业化布局,掌握了电动汽车整车开发的关键技术,形成了各类电动汽车的开发能力,实现了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开发和商品化。
中国许多企业很早就开始了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特别是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研发序列上处于世界前列。目前,在上海世博园区示范运营的1017辆新能源汽车中,国产纯电动汽车就有321辆。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产业的战略选择,涉及到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产业化的推进、行业标准的推进,市场营销的推广,配套设施的建设,售后服务体系的建立等工作。”苗圩说,建立汽车产业联盟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会对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起到积极的示范和促进作用。
在战略机遇期和美好前景的召唤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如何获得突破性发展?专家表示,由于新能源车投入巨大,涉及研发、生产和相关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环节,靠单个企业难以承受,建立产业联盟来实现“分担责任、利益共享”的模式将成为未来新能源车发展的重要模式。“在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中,仅靠单兵作战是不行的。”付于武说,“如果政府不主导,企业不合作,产学研不联合,在电动车的新一轮竞争中,中国企业依然没有优势。”
新能源汽车还是面临着严峻挑战,该如何应对呢?一方面要制定和实施不断严格的汽车排放和油耗标准,积极引导汽车环保技术的普及应用,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为主要手段,全面提升传统汽车技术水平,大力发展节能汽车,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同时为新能源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以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为主,加快以电动汽车为主体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瞄准未来汽车竞争制高点,加速汽车能源动力系统转型进程。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关系到中国下一步经济的增长和工业发展,也关系到中国汽车工业能不能抓住这个历史机遇,由大变强。我们要成为世界汽车强国,不可能长期依赖国外的核心技术,因为花钱是买不来最新技术。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汽车行业,要在我国电动汽车的自主研发能力有了一个好的基础前提下,牢牢把握新一轮产业调整和创新的主动权,尽快实现由汽车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历史性跨越。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