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因为电动汽车的兴起成为热点话题,锂电行业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领域,各方资金纷纷入驻。锂电真的值得投资吗?
目前中国的锂电行业可谓刚刚起步,鱼目混杂的也不少,伴随着中国锂电企业的成长,“专利门”或将是中国一道拦路虎,能否顺利跨越并最终赶超日韩,都将是未知数。
当全球开始推行绿色新能源汽车后,汽车领域的锂电池需求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从今年开始,汽车制造商开始大幅提高锂电池作为动力源的比例,而作为新能源汽车重要一环的锂电池需求也将同步增长。正是因为看好国内外锂电池需求行情,国内不少公司纷纷转向锂电池行业。
作为高成长的行业,锂电池产业链由上游锂矿资源、锂电池原材料(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及电池制造与封装。在锂电池原材料构成成本中,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分别约占成本30%到40%、15%到20%、15%到20%、5%到10%。
锂电池材料毛利率较高,目前锂电池材料中正极材料毛利率超过30%,负极材料超过20%,电解液达到40%左右,隔膜超过70%,利润可观。不过隔膜技术要求较高,目前高端产品主要依赖进口。尽管锂电池企业盈利空间较大,但其入门门槛也高,加之其生产线经常需要变动,企业需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保障才能支撑其产业长久发展。
全球锂电池产业目前主要集中在日本、中国和韩国三国。日本最早实现锂电池商用化,2000年以前全球锂电的生产基本被日本垄断。随着中国、韩国锂电池制造技术的开发和提升,日本锂电池出货量比例在逐渐降低,中国和韩国比例在逐渐增加。时至今日,全球有近67%的锂电池材料在日本生产,中国与其他亚洲地区近占19%与14%。但从综合技术实力来看,日、韩企业仍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中国落后日本大约2-3年时间,大而不强,具有较大提升空间。
不过,目前锂电生产技术中的多数核心技术专利仍专属国外,未来中国企业要想试图超越全球领先的日本,就必须在研发上下功夫,突破日本掌握的核心技术,才有望最终赢得国际市场。
电动汽车开启了锂电新纪元,锂电能否排除万难,一路前行呢,技术将决定其命运,只有不断的技术创新才能自我发展,并带动电动汽车的发展。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