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产业:从反思中找出应对策略

来源:      2006/10/24   浏览4766次   

说起电动车的“坎”,是指电动自行车产业而临的种种障碍、问题和困难。

1、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温州、珠海、广州等城市明确禁止电动自车行上牌、上路。其理由(或者罪名):影响城市交通,造成交通拥堵;存在并增加交通事故隐患;电动车电池造成城市污染等。这类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的城市数量还会有增加的趋势。

2、对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的投诉量在增长,尤其对电池质量的投诉,还有电动自行车售后服务的投诉也比较多。这些有损于电动车产业的整体形象,或者说有害于电动自行车生产和市场拓展。

3、产业内对电动自行车标准的修订存在很大的分歧,主要是整车的车重、车速、车宽以及车架的强度。事实上,各地公安提出要整顿和规范电动自行车产业的部分主要理由就是针对通常行业所指的“轻摩化”车型电动自行车,并且禁止电动自行车的城市都对车重、车速、车宽而造成事故隐患作为主要理由之一。

4、电动车产业内的竞争本该是好事,但不少并非是正当竞争而是不公平竞争或者恶意竞争,多数采用低品质低价格、专利侵权、盗取商业机密等等手段,严重打扰了产业经济秩序。

5、与自行车产业一样,面对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以及管理成本的不断提高,而市场销售价格却在往下调,这样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产业中一大批中小规模的企业被淘汰出局。

6、近来,一些社会新闻媒体论的不公平宣传对电动自行车产业极为不利,包括意见片面性、事实不真实性、调查不科学性,不是全面、客观、科学、发展地看待新兴起的电动自行车产业,而是主观上就表现出不支持的倾向。

7、整个电动自行车产业对产业、产品的发展方向还比较模糊,既没有产业发展目标,也没有具体规划,“走一步看一步”。同样,整个产业也没有一大批人才形成合力来研究产业环境,包括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等等。

8、我国大多数电动自行车制造企业缺乏产品自主开发的能力,整车企业主要是全套采购零配件进行组装,科技含量很低。一部分原本是自行车企业就生产车架、前叉、还有涂装,一部分原本是机电企业就生产电机等,很少有规模企业在开发、制造上都具备实力。

9、到目前为止,我国电动自行车企业真正上规模的很少,或者说,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不多,产量在20万辆以上的廖廖无几。

10、我国电动自行车企业的品牌含金量不高,还没有名牌,只能说是一些知名品牌。

事实上,我们电动自行车产业和企业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篇幅关系就不一一阐述了。
当然,我们更重要的是对产业自身进行反思和探讨,得出应对的策略和办法。
我们认为,产业生存和发展环境的改善、优化,都必须依靠整个产业的共同努力,团结才能赢得电动自行车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从2000年起到2005年前后6年中,前5年总的来说,一直是走直线运动,曲线很少,很短,但是隐患已经埋下了。产业顺利发展时往往只看到辉煌,而忽略了自己犯下的错误,当然,也有一些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比如,当时电动自行车作为较高利润的产业诱惑了一大批人(企业)加盟,一轰而上,产业队伍一下子迅猛扩张,其中有一大批并不具备资质,但由于“门槛”低都一拥而进,导致后来恶意竞争。又比如,电动自行车产品的发展方向缺乏行业指导,一些企业片面地理解“消费者的需求就是产品目标”、“顾客是上帝”的含义,而忽略了行业生存、发展环境的重要性。还比如,我们行业太缺乏产品技术和质量方面的指导和引导以及咨询服务,一大批中小企业自始至终处于低技术、低水平、低质量、低价格层面。总之,行业内的确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好好反思。

我们认为“大敌当前”(指产业发展的障碍、问题和困难),首先是要好好反思,冷静地分析我们所遇到的一系列障碍、问题、困难,认真地研究应对的策略和方法。

策略一,适者生存。
我们不是政府,不是政策的制定者,只能服从,只有在“服从”的前提下去找到“生存”的办法。但是我们也不能不为“生存”的权利而奋斗。电动自行车的政策不可能由我们来制定,但我们有知情权、参政权,要充分利用。

策略二,以退为进。
法律是铁,我们决不可以以身试法,应该遵纪守法。目前,该退则退,电动自行车在车重、车宽完全可以在技术上解决;车速也没必要超标如此厉害,重要的是“引导消费”,顾客会慢慢从习惯到适应,从适应到喜欢,毕竟它的功能是关键的。同时也可以考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策略。

策略三,广开财路。
我国这么大的一个市场,企业可以拓展市场,广开财路。虽然大城市有许多消费群体具备经济条件,但小城镇也有它的优势,虽然它只有小比例的购买力(富裕家庭),但我国小城镇的总量是大城市的几十倍,这就是大市场了。何况,大城市的购买力增长率会很快下降,并且逐步会饱和。

策略四,知难而进。
大家都清楚,电动自行车产业进入了一个非常时期,或者说是一个艰苦、困难时期——外患内忧。怎么办?是知难而退还是知难而进?难是障碍、问题和困难,而不是“死路一条”。我们必须知难而进,别无它法。自己给自己勇气,增强信心,坚持下去,才有成功的希望和把握。


办法是靠自己想出来的。既然我们必须面对外患内忧,那么就必须想出解决的办法。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