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即将落地,"摩拳擦掌"的国内车企显然已经"跃跃欲试"。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未来2年内将有30款新能源车型在中国上市。由自主品牌挑大梁的中国车企弯道超车之路能否顺利前行,还得依靠核心技术的真正落地。
电动车成新能源车发展首选
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审议并原则通过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快推进。业内专家认为,七个行业中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受到政策的推动力度会大一些,预计未来将进入全面加速发展阶段。
受此影响,预计车企盼望多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即将公布。这个由工信部牵头制定的规划目前正在各相关部委征求意见,之后将上报国务院批准,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纲领性文件。有媒体透露,《规划》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将电动汽车作为我国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攻方向。而此前,"电动、氢动、混动、燃料电池"等多种新能源技术路线就一直处于争议当中,各大厂商都在集结资金和人力主推自己的路线。
30款电动车两年内密集上市
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正式出台前夜,用"摩拳擦掌"来形容跃跃欲试的车企显然已不合时宜,当下更多的车企选择了"在短期内推出量产产品"的跳跃式发展之路。据记者统计,预计到2012年,将近有三十余款纯电动车型会在中国市场陆续实现上市,迎来全球范围内纯电动车型最高密度的投放期。而国内自主品牌则将成为这场"电动车革命"的生力军。据悉,上汽一汽等国内汽车业"大佬"在未来2年内皆有新能源汽车产品上市,上汽自主品牌荣威550的插电式车型等颇为引人注意。
而比亚迪、吉利等民营品牌更是快马加鞭推新。未来吉利将有2款车型上市,而奇瑞的新能源车型规划则是3款。相比之下,跨国品牌则显得较为谨慎,未来2年内将有6款新能源产品以进口方式引入中国销售。
此外,车企对于电动车的研发更是"一掷千金"。福田汽车日前公告称,将投资500万欧元在德国建立汽车科技工程公司,主要负责电池和电子控制系统的开发。远大瑞华电动汽车有限公司12日也在上海正式签订合同,协议投资30亿元,在武汉兴建首个纯电动汽车产业基地。
"弯道超车"仍缺核心技术
虽然各家对于电动车的未来 "信心满满"。不过业内人士坦言,电动汽车的产业化还需要解决几个关键问题,比如续航能力、基础设施建设、汽车动力电池的耐用度等。
记者从朝阳立塬新能源有限公司获悉,发展电动汽车的关键环节在于电动马达、电力转向器和电池。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从这个意义上讲,未来汽车厂商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动力电池性能的竞争。谁掌握了动力电池的领先技术并将其产业化,谁就会在未来汽车市场占得先机。而事实上,其研发成本仍不容小觑。
"新能源汽车产业还未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因为前期投入不够,做的时间也不够。"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强调,与传统汽车领域相比,新能源汽车与国外汽车企业相距甚远。从短期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优势不大,日本电池平均能量密度要高出中国水平的30%-40%,充电次数也能达到中国的几倍。因此中国要想跨越传统汽车技术做好新能源,还需脚踏实地。
此外赵航还认为,政府补贴来推广新能源汽车是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与国外相比较,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力度还是不够的。以美国为例,消费者购买一辆纯电动汽车,联邦政府补贴7500美元,州政府再视财力进行补贴,平均额度在5000美元左右,消费者拿到的补贴总额大致为1.25万美元。日本政府给予每辆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额度约在150万日元左右,大致相当于车价的三分之一。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