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议新能源路线

来源: 新京报      2010/9/20   浏览3405次   

以“在变革时代塑造行业的未来”为主题的首届全球汽车论坛在成都举行,新能源再一次成为焦点话题。不过与此前不同,一直主推混合动力的日系车企们,在如今中国政府明确纯电动优先的路线之后,已开始纷纷微调自己的新能源路线。丰田汽车副社长渡边捷昭甚至在论坛上大谈丰田电动车技术发展史,并表示未来将把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节能车普及,作为丰田今后发展的最重要课题。

 

本田公司董事、环境安全企划室室长蓧原道雄:

 

“碳排放标准更应成为新能源补贴依据”

 

记者:目前,本田全球前三大市场,美国、中国和日本三国政府在新能源发展思路上有怎样的差异?本田目前思路还是主推混合动力,那么在与中国政府的协商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蓧原道雄:中国已经很明确电动车优先的路线。而日本政府的侧重点则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必须降低至多少,即燃油消耗降低值,至于具体技术形式,电动还是混合动力由企业自行决定,从目前来看,日本新能源汽车是以混合动力为主导的。在美国,除以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幅度为标准之外,有少部分环保激进分子希望推广不消耗燃油的电动车,但由于美国市场一个显著特点是开车距离都较长,不适宜电动车。因而美国政府也是以混合动力或插电式混合动力为主导路线。

 

当然,目前中国政府也越来越注重以汽车的燃油经济性为标准,如最近出台的节能汽车惠民补贴。但这一补贴只针对传统汽油车而不包括混合动力。目前,日本汽车工业协会也正在和中国政府协商,希望中国政府能考虑将企业平均油耗限值作为补贴标准,而不是仅限于传统汽油车。

 

记者:混合动力车要为中国百姓所接受最大问题是降低成本,那么本田在中国降低混合动力车的成本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蓧原道雄:的确,无论是混合动力还是插电式混合动力,降低成本都是最主要课题,为此我们在生产领域、原料采购领域、渠道方面进行诸多变革。目前,混合动力车主要成本增加部分还是在电池,大部分车企还是以使用镍氢电池为主,但成本仍较高。不过我们发现,中国本土的电池厂商在技术实力和成本控制方面已经达到很高水平了,我们认为部分已经能达到本土混合动力车用电池的标准,未来更多推进本地化采购将是降低成本的最主要措施。

 

丰田汽车副社长渡边捷昭:

 

“电动车将成今后最重要课题”

 

如今,丰田已在中国推出普锐斯、凯美瑞混合动力以及雷克萨斯的多款混合动力车型。面对中国政府的电动车战略,丰田汽车副社长渡边捷昭表示将会积极配合。他表示,丰田计划在2010年向中国试验性引进外插充电式混合动力车。电动车方面则将加强在中国的研发体系,零部件国产化率以及与国内供应商的合作。

 

渡边捷昭认为,当前无论是石油、汽油,或者是电能、氢能源,我们应该根据他们各自特长区别应用。所以丰田在混合动力车,外插充电等领域都全方位进行研究。特别是现在中国政府把电动车等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作为国家战略来推进并发展,作为丰田也认为,电能利用是非常有效的能源解决方案,丰田也会与中国政府共同推进以电动车为中心的新能源实验。

 

为此,丰田将从以下几个领域同时开展研发。第一,利用电能的电动车;第二,利用现有的混合动力系统和外部充电进行组合的外插充电式混合动力车;第三是以氢能源为燃料的汽车,同时开发研究。

 

为了能够切实推广普及新能源车,丰田还会加强在中国的研发体制、零部件的国产化以及强化中国国内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关系。除此之外,对于人才的培养,在培养工程师的同时,更加需要加强与大学共同研究尖端技术等工作。

 

三菱汽车社长益子修:

 

“三年内推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三菱汽车社长益子修表示,由于环境的问题,未来需要的汽车是依赖于低碳能源驱动的汽车,而不是基于石油。尽管现在混合动力汽车在日本非常受欢迎,不过,新一代的汽车,我们要着重发展的是纯电动汽车,还有依靠氢氧发电的燃料电池汽车,以及由生物燃料驱动的汽车。

 

益子修认为,尽管电动车的规模推广还有很多挑战要克服,尤其是充电时间续航距离,还有高的成本等等。但是,没有人知道在未来20年全球产业的发展会怎么样,所以我们必须为未来的10年和20年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这种情况之下,三菱决定关注发展电动汽车,确保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汽车行业保持竞争优势。现在,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地推动电动汽车发展,我也了解到中国政府在未来十年中将向新能源产业投入超过5万亿规模资金,同时减轻环境的负担。

 

益子修表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巡航里程比电动汽车好,所以希望在2013年推出三菱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整个电动汽车的诞生不仅可以实现道路交通的低碳化,同时可以推动汽车在家庭生活当中角色的变化。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