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专家谈中国电动汽车产业

来源:合肥在线-合肥晚报       2010/11/3   浏览18932次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盛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我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取得了重大进步,但是仍面临诸多挑战。在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上,八方专家齐聚,召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为电动汽车发展“把脉问诊”。

 

新能源汽车大势所趋

 

据了解,世界汽车产业包括我国的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三大问题:能源供应和能源安全问题,区域性的经济质量及全球性变暖问题。而我国汽车工业还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存在产业安全及经济安全等问题,形势严峻。一方面,石油安全成为我国汽车发展的第一制约因素,预计未来一二十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70%。另一方面,我国传统汽车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油耗和碳排放将成为我国汽车走向世界的主要障碍。因此,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不仅成为我国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基本体现。

 

新能源汽车前景广阔

 

在国家“863”计划连续两个五年计划的引导支持下,中国节能与新能源电动汽车技术研发取得进展,部分产品具备了小批量生产能力,为开展商业化示范运行提供了条件。2009年启动的“十城千辆”节能是新能源汽车示范项目工程,即用3年左右的时间,每十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合肥是“十城千辆”试点,同时也是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

 

成也电池 败也电池

 

“虽然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取得了重大进步,但是仍面临诸多挑战。”王秉刚笑称,在电动汽车市场上,是“成也电池,败也电池。动力电池的性能与价格是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瓶颈,尤其是电池的成本需要大幅度降低”。

 

充电设施及服务则是另一个瓶颈。易威斯公司技术总监王春生对电动汽车电池快充提出了质疑。“电能的快捷补充到底是好是坏?据了解,使用快充会使得电池荷电保持能力下降,导致不可逆容量增加,电池容量衰减,进而影响电池组寿命、安全性,最终整个产业的发展或恐受阻。”

 

形成合理道路交通结构

 

会上,王秉刚说:“根据不同新能源汽车特点,扬长避短,形成合理道路交通结构。有可能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他的观点得到了奇瑞汽车公司副总袁涛的支持。袁涛表示,活动范围50公里以内可使用微型或小型电动汽车,活动范围100公里以内使用插电式混合动力或增程式电动汽车,而活动范围100公里以上则可以驾驶燃油汽车、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汽车或灵活燃料汽车等。“发展新能源汽车并不是要替代传统汽车,希望能够通过扬长避短促进整个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小型化是发展方向

 

国家863重大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定位应在小型化、轻量化、廉价化、电池模块标准化电动汽车的设计考虑的方向。他说,国外将目光放在大中型车上,但是中国之路则为:小型、轻量、廉价。“小型电动汽车,最高车速为60公里/小时,行驶里程在100公里以内,车价定位在补贴后最高5万元,面向的是中低收入阶层第一辆车或家庭第二辆车。”

 

上海交大汽车工程院院长、汽车电控国家实验室副主任许敏认为发展舒适、安全的小型电动汽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动汽车发展道路。因为小型电动汽车有技术可支撑、政府贴得起、百姓买得起,且市场需求大。他分析,生产小型电动车,中国已有一定的技术积累。据了解,国内研发的小型电动汽车,市内一次续航里程可达100公里,已能满足代步交通的需求,有的还可以装备极小排量燃油发电机APU,能提供补充电力,行驶更长里程,已初步具备产业化条件。现阶段电动汽车技术和成本都更支撑小型车的发展。

 

要的是,市场潜力巨大是发展小型电动汽车的一张“王牌”。中小城市被视为“汽车企业决战未来的主战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及中小城镇也正爆发出惊人的购买力,小型电动汽车兼具经济性与方便性,更能满足这些消费群体的需求。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