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巨头青睐电动车市场 豪华车引领节能潮流

来源:华商报(西安)      2010/11/15   浏览4361次   

 

今年1~10月,我国汽车销量为1467万辆,已经超越了去年全年的1364万辆。当汽车行业高速增长的时候,有关能源紧张与空气污染的问题也就越来越紧迫。

 

作为汽车技术风向标的豪华车品牌,奥迪、奔驰、宝马、凯迪拉克、雷克萨斯、沃尔沃等在缸内燃油直喷、涡轮增压、混合动力、纯电动车以及最高端的氢燃料电池动力方面的进展,无疑引领着节能环保的最新潮流与风尚。

 

德系三巨头相继启动电动车计划

 

据了解,纯电动车已经成为各大车企纷纷投入巨资研发的一个新领域。今年以来,在中国销量大增的奥迪、奔驰、宝马等品牌相继发布了各自未来的电动车研发方向。

 

早在今年3月,一汽-大众奥迪品牌在桂林举办了“奥迪科技日活动”,发布了e-tron纯电动车品牌标志和Q5混合动力版车型今年年底批量上市的计划。奥迪高层对外宣布,“未来的汽车技术将从发动机高效化、车身轻量化、电子系统智能化,最终发展为在整车高效基础上的纯电动化,奥迪Q5四驱版e-tron将在2012年实现量产。”

 

同样在3月,奔驰与比亚迪签署合作意向书,双方将新创一个共用品牌,共同开发电动汽车。戴姆勒公司主席兼梅赛德斯奔驰汽车公司负责人蔡澈表示,“戴姆勒在电动汽车架构方面具备先进经验,比亚迪在电池技术及电力驱动体系方面很出色,双方都将会从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潜在增长中获益。”

 

而10月底,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总裁许智俊在演讲时表示,宝马今年底或明年初将在中国引入总计100辆“纯电动MINIE”与“纯电动BMW 1系”,邀请中国用户进行正常道路测试。他说,“宝马汽车的远期目标为完全零排放的氢动力车型,中期为通过纯电动及混合动力技术实现,当前则是通过能量回收系统、涡轮增压等一系列解决方式实现高效动力技术。”

 

此外,沃尔沃中国公司9月在成都车展发布了“DRIVe绿色驾控战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传统发动机车型的改进,主打涡轮增压和双离合技术;第二阶段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与纯电动车,2012年将推出一款量产的沃尔沃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第三阶段是到2020年,所有车型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为每公里90~100克,直至最后实现零排放。

 

这四大豪华车品牌今年不约而同地在我国发布了各自的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目标,从中看出降低油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已经成为豪华车企征战市场的一大利器,不仅有公益色彩,而且关乎在未来的电动车时代能否生存的长远问题。

 

涡轮增压与混合动力成为当前热点

 

从燃油发动机技术的先进性来讲,目前奥迪、奔驰、宝马大部分车型几乎都在采用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和7速或8速手自一体变速器技术,这已经成为当前的主流技术,也成为消费者购买“小排量、大功率”车型的主要类型。

 

据了解,目前奥迪、奔驰、凯迪拉克等豪车都采用了缸内直喷发动机技术,这样可以更大程度地让汽油充分燃烧,直至实现最先进的“稀薄燃烧”方式。奥迪A6L、A4L的2.0TSI和3.0TSI,奔驰新E200CGI和E260CGI以及凯迪拉克CTS3.6升SIDI等车型都采用了缸内直喷方式。

 

根据权威测算,发动机在采用废气涡轮增压(Turbo)技术之后,在不改变排气量的情况下,动力增强30%以上。目前,奥迪全系车都采用“T”技术,而宝马和沃尔沃则在双涡轮的技术上开发出了“单涡轮,双涡流管”技术,通过降低涡轮重量来节油。

 

此外,在最高端的轿车和SUV领域,油电混合动力(Hybrid)技术也呈现普及化趋势。目前,雷克萨斯RX450h、GS450h和LS600h,凯迪拉克·凯雷德Hybrid版,宝马7系和X6混合动力等车型都已经实现了量产,接受中国消费者预订。而奥迪旗下的A8、R8和Q5的混合动力版本,也都公布了明年上市的时间表。

 

西安汽车业内人士屈杰认为,高端豪华车的价位都在150万元上下,混合动力版再加上一个33KW的电动机的成本,售价提高得也不太多,具备“豪华+环保节能”的公益性,因此容易推广。

 

启动-停止装置能否成为中国汽车标准配置

 

上周在深圳结束的第25届世界电动车大会上,中国汽车界元老级人物陈光祖建议,作为混合动力汽车的一项基本技术——“启动-停止装置”,是否能被规定为一项标准配置。这项技术是指,汽车等待红绿灯时停车,发动机自动停止怠速运行,达到节油的目的,这在欧洲的中高档汽车上已经相当普及。

 

他认为,中国对外的石油进口依赖度已经达到50%,国家的石油储备计划一般也仅能支持五六十天,因此想方设法节油成为非常重要的因素。据了解,在奥迪、宝马等豪华品牌上,很多车型都装有这种启停装置,其成本也并不很高,却能解决汽车在“怠速”状况下,消耗汽油、排放二氧化碳的问题。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