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行令下 穗数十万电动自行车将如何善后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06/11/9   浏览5466次   

广州电动自行车禁上牌上路几成定局,市民、经销商、厂家大吐苦水

电动自行车禁上牌上路

据了解,电动自行车作为产品,最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并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广东最早形成产业。1992年,广州向日本出口了第一辆电动自行车,发展势头自此一发不可收。短短十几年来,电动自行车行业一直在广州乃至广东蓬勃发展,根据广东省自行车行业协会的相关统计,仅广州市目前就有电动自行车厂家20多家,就业人员约3000人,年产量约35万辆,产值约4亿元。在广州、深圳、中山、佛山等几个电动自行车主产地中,广州的产量大致可以占到1/3。

一方面是地方政府的禁止,一方面却是产业的迅速壮大,这支在夹缝中日益膨胀的队伍今后的发展方向又是什么?

广州近期将对电动自行车亮“红牌”!突然而来的禁电动自行车令一经传播,市民担忧,商家厂家震动。

根据央视报道,广州路面上行驶的电动自行车,保守估计约有30万辆。广州即将禁止电动自行车上牌上路,不少市民表示将无奈地接受这个结局。然而,几十万电动自行车将何去何从?对于已经购买的市民来说,又将如何妥善处置手中的车辆?事实上,无论普通市民、经销商还是厂家,三方都在叫屈:禁电动自行车在广州几成定局,那么,怎样把损失降至最低?谁来为禁令带来的损失埋单呢?

有看法认为,政府应该建立起电动自行车的回收或报废制度。与此同时,一股挽留电动自行车的浪潮也在羊城暗涌。广东省自行车行业协会的负责人为此四方奔走,他们表示,将会运用合理合法的手段做最后的努力,即使希望渺茫。更有市民希望在不出街的情况下能保留小区或校园内等“特区”,方便生活。

“禁电动自行车”之现状

今年6月,广州专门就电动自行车去留问题召开三次听证会。然而,在此后的4个多月时间里,广州对电动自行车是禁是放一直没有明确。本月初,公安部门表示,根据广东省政府的批复,广州市政府近期即将正式出台广州市范围内(含从化市、增城市)对电动自行车不予登记、不准上路行驶的有关规定。也就是说,历时数年之久的电动自行车上路之争即将画上句号。

广州数十万电动自行车上路

在沉寂了几个月后,“禁电动自行车”消息突如其来,在广大市民中引起了不小的震荡。广州究竟有多少电动自行车,受这项决策影响的面积究竟有多大?

此前,来自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广州拥有电动自行车约5万辆。但这个数字,并不为广东省自行车行业协会所认可。“广州有26到27家正规厂拿到了国家认可的电动自行车生产许可证,至于黑厂可能也不少于这个数字。我们统计了2000年以来全省30多家主要电动自行车厂家的生产销售情况,按照最保守估计,广州的电动自行车应该在18万到20万辆之间。”日前,协会副秘书长何小华说。

而根据央视的相关报道,保守估计现在广州约有30万辆电动自行车上路行驶,且有继续增多的趋势。
[$page]
电动自行车被禁后没有补偿

2007年广州中心区将全面禁摩,如今又正式确定要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这就意味着,届时,广州的路面交通除了公交、地铁、出租车、自行车和步行之外,已经没有其余的选择。

连续几天来,尽管不少市民为将来的交通出行不便而担忧,但绝大部分受访市民表示,一旦“禁令”正式下发,骑电动自行车上路将遭到交警部门的严厉查处,没有摩托车驾驶证的甚至有被拘留的可能,尽管电动自行车这种交通工具十分便利,现实面前也只能“忍痛割爱”,无奈地接受这个难以改变的结局。

不少市民因此渴望电动自行车能和摩托车拥有同样的“江湖地位”,就算“退役”也该有相同的待遇。有关管理部门的说法是,广州市从来没有放开给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目前广州路面的电动自行车都是非法上路的,因而不存在补偿一说。

简单而有力的一条禁行消息,市民们开始为家里的电动自行车忧虑,经销商也忙于把手头的存货清空,部分厂家也已经开始了战略转移,把经销的战场转向华南地区的其它城市。

事实上,连续几天来,无论市民、商家还是厂家,三方都在叫屈:“禁电动自行车”已成定局,在无奈接受的同时,谁来为“禁电动自行车”带来的损失埋单呢,那数十万辆车该如何善后?

“禁电动自行车”之数据

5万辆

广州相关部门统计,广州上路电动自行车约5万辆。

18万-20万辆

广东省自行车行业协会估计广州电动自行车上路者有18万到20万辆。

30万辆

央视报道称,保守估计现在广州约有30万辆电动自行车上路。

“禁电动自行车”之建议

政府可否回收电动自行车

有学者建议称相关部门应正视“禁电”遗留问题,处理好各方关系

“我上个月底才花1300元买了辆电动自行车,可是不出十天,我的车子就不能上路了。我那钱不是花得太冤了?就这几天时间,我就要承担千多元的损失?”说起广州“禁电动自行车”的消息,海珠区个体户老胡有着一肚子怨气。

拆下电池后当自行车骑

像老胡这种在“禁电动自行车”消息发布前买车的情况,应该只属少数,但广州数十万电动自行车车主们,在广州全面禁电动自行车上路行驶之后,他们的车辆又该怎样处理呢?

“政府部门到现在也只是说要禁,那车子怎么办,难道摆在家里当菩萨供着啊?”一些车主向记者诉说自己的困惑。有人表示打算找个渠道将车卖了,能挽回一点经济损失算一点;有人则打算出个奇招:把电动自行车的电池拆下来,再上路骑行,不就成普通自行车了吗?

还有一些车主,干脆或打电话或亲自上门,把车再送回车行,要求退车。
[$page]
损失的不仅是买车费用

对于今后的出路,车主们各有主意,但就政府补偿事宜,他们的观点高度一致。

电动车车主们普遍认为,当初广州政府部门并没有明文规定电动自行车不能上路,就算当时的态度是不赞成上路,有关部门也没有就销售环节进行把关。如今政府部门突然说要禁,当初花钱买来的车不能上路了,这部分损失究竟由谁来负责?有市民还提出,买车费用仅仅是直观反映,还不包括少了电动自行车后出行成本增加、出行时间延长的隐性损失。

学者建议政府考虑回收

广州有学者认为,政府既然作出了一项决策,就理所当然要为这项决策所带来的负面效果负责,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好市民手中的这批电动自行车,像摩托车报废领取补偿金的方式,未必不能考虑。政府应该正视“禁电动自行车”所遗留下来的问题,处理好各方关系,可以考虑的做法是建立起电动自行车的回收制度,对于市民手头的电动自行车,可依据使用年限折旧返还一定的金额。

小区校园能否成“特区”

车辆上路是不行了,那不出校门不出小区,可否能通融一下呢?有些车主就此提出了他们的看法,希望在禁令下也能有些“特区”。

陈医生家住暨南大学西门附近,他每天上班必须由北往南穿过整个校园,约两公里的路途,骑自行车上班要花十来分钟,遇到斜坡还要下车推车步行。两年前,陈医生花2100元买了一辆无脚踏板的电动自行车,上下班既省时又省力,平时到附近的超市购物也可以骑,载物多又省时。

“广州全面禁止电动车后,给工作、生活带来不便是不言而喻的,被抓的话还可能被拘留,以后肯定不敢骑出街了。”但陈医生同时希望校园、小区能成为“特区”,“如果连校园、小区内也要禁,那就只有改骑自行车上下班了”。而根据记者的了解,小区和校园也在禁行的行列内。

“禁电动自行车”之声音

我上个月底才花1300元买了辆电动自行车,可是不出十天,我的车子就不能上路了,我那钱不是花得太冤了?

——海珠区个体户老胡刚买了车,一肚子怨气

政府既然作出了一项决策,就理所当然要为这项决策所带来的负面效果负责,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好市民手中的这批电动自行车,像摩托车报废领取补偿金的方式,未必不能考虑。 ——广州一学者建议政府正视遗留问题

给工作、生活带来不便是不言而喻的,被抓的话还可能被拘留,以后肯定不敢骑出街了。如果连校园、小区内也要禁,那就只有改骑自行车上下班了。

——陈医生希望校园、小区能成为“特区”
[$page]
“禁电动自行车”之观点

“有市场需求不应抹杀”

“有市场需求就不应该抹杀,至少不该是一刀切,广州应该考虑改禁为限,政府应该做的是制定规范,加强管理,既能让城市管理有序,又能让行业健康发展,而不是简单的一刀切,一禁了之。”省自行车行业协会负责人和一些企业代表表达了相同的声音。

记者了解到,在电动自行车问题上可谓一市一策,北京、上海这些比广州还发达的城市都已经对电动自行车开放,四川成都、江苏常州两个城市甚至允许轻摩化的电动自行车上路行驶,但在广东,这类便捷的车辆却频频遭遇封杀,珠海甚至出台了法规来禁止,但效果不佳,时至今日,珠海交警仍不时可以抓获违规上路者。

一刀切是“懒政”表现

“超标电动自行车是害群之马,不能因为超标车上路惹祸,就全盘否决了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正规车是国家认可的非机动车,理应有生存的空间。”

来自电动自行车行业一种更为尖锐的声音则认为,政府不分超标与否,对电动自行车搞一刀切,实际上是一种“懒政”表现。


“禁电动自行车”之案例

几年来,与电动自行车上路有关的官司不断,但对比以下两起同类的案子,两个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