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大国能源安全告急 押宝新能源汽车能否突破危机?

来源:中国能源信息网      2010/12/13   浏览3635次   

2009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荣升世界汽车产销量第一,今年中国汽车销售可能达到1700万辆,并有望蝉联世界第一汽车消费大国的宝座。在刚刚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中,中国政府将继续鼓励汽车产业兼并重组的信息,并将继续推行“汽车下乡”政策。

 

全球能源风险集聚亚洲

 

中国能源形势危急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今年年初公布的统计数据,2009年中国累计生产汽车1379.10万辆,销售汽车1364.48万辆,2009年首次超越美国荣升世界汽车产销量第一。而2010年前9个月中国汽车销售已达1313万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10年中国汽车销售将可能达到1700万辆。专业人士分析,前三季度中国汽车销量已超过美国,2010年中国仍有望坐稳世界第一汽车消费大国的宝座。

 

但就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大国的同时,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却再次挑动着中国能源安全这根脆弱的神经。据国际能源署统计,全球交通运输设备的石油需求占总需求量约60%,在中国,这一数字约为35%。能源安全面临巨大压力。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亚洲人口和经济总量分别占全球的59%和44%,能源消费总量占29%。业内专家普遍认为,预计未来20年亚洲能源消费将持续增加,2030年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份额将增加至48%,届时全球能源消费增量的2/3将来自于亚洲。

 

纳入国家规划产业化提速

 

面对日益凸显的能源危机,中国业内包括政府官员几乎所有的人都把“宝”押在新能源汽车上。在最近召开的“汽车行业达沃斯”--2010中国汽车发展国际论坛,几乎所有的演讲官员和嘉宾都用很大篇幅讲述了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同样,在上月闭幕的世界电动车大会上,中国汽车企业也展出了款式多样的新能源汽车。工信部官员也表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将是中国“十二五”期间汽车产业政策的重点。

 

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未来的5年将是电动汽车从科研向产业化过渡的关键时期,“十二五”阶段电动汽车专项发展规划草案已拟定。《规划》包括明确电动车产业化研发方向加大对示范产品的开发、优化和应用的财政补贴力度等七方面。
工信部有关官员也表示,指导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10年发展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将上报国务院,预计今年年底出台。该规划的主要目标就是2020年中国电动车技术、产业规模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大胆参与国际能源博弈

 

争取石油定价权是关键

 

虽然新能源以及新技术的出现让中国看到了解决能源危机的希望,但众多专家表示,新能源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普及仍有很长时间,对于日益严重的能源安全问题,能源供应安全应立足于国内自己解决的原则,充分利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手段进行全方位的国际能源战略博弈,以维护中国的能源安全。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王安建表示,面对未来能源安全风险,中国要本着“加强国内资源开发、立足国内资源安全、加大走出去力度、最大限度分享境外资源”的总体原则,全面构建能源安全评估、预警与保障体系。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在积极开发和利用国内资源的同时,还必须适当利用国外资源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首先要大胆参与国际竞争,在通过能源贸易从国外直接购买能源的同时投资参与国外能源资源开发,以合资、独资、入股等方式建立海外长期的能源生产基地,稳定地获取能源权益和份额;其次,应加大从非洲和南美进口石油的比例,逐步降低来自中东的供应份额,努力实施进口能源供应的多元化,以降低风险。

 

而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争取国际石油定价权。如果中国成为国际能源价格中心之一,中国能源期货价格成为国际能源价格的重要参考,那么中国能源的交易价格也就摆脱了国际资本的控制和操纵。中国的能源安全就可以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

 

同时,还应采取加快建立充足、高效的国家能源战略储备体系、调整和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尽快发展替代能源,开放醇醚燃料的市场准入限制等一系列措施,以有效抑制国际石油价格,维护国家经济利益、保证能源安全。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