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在秦始皇的统治下产生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政治制度与社会结构的大变革。时间是公元前221年,结束的是未落的领主封建制度,替代的是实行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制度。秦始皇采用“始皇帝”称号,始是第一个的意思。有始无终地传下去,直到千秋百世,没有尽头。他的治国哲学是“法治”。是统治者通过强制性法律来治理国家政治,管理社会的各个事项。他的伟大性在于:(1)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2)统一度量衡与货币,实行经济集中管理。(3)去除前诸侯国的语言文字,统一文字。文字统一性为中国后来的国家统一、文化统一、**统一尊基了深厚的基础。卓越的领导者秦始皇的亲生父亲就是古今中外第一的风险投资商吕不韦。
经济学原理: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吕不韦是公元前235年,战国未年的着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滑县)人,他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商人。士农工商,商人在古代的社会地位是排在各种职业的后面,因为无论是分封制还是封建制,它的经济核心还是以不发达的农业经济为主,重农抑商的政策在我国各个朝代都出现过。一个社会的物质财富是最终取决于社会经济的生产能力。它由实物资产与金融资产构成。实物资产包括土地、建筑物、知识、用于生产产品的设备、人力资源。吕不韦具有金融货币资本,从事的是投资与贸易商业。用所具有的商业知识,在全国各地了解商品情况,主要是知道那里的产品的热销,那里的产品滞销,产品的称缺性,产品的价格与质量、分销渠道、促销等。用货币资本购买A地价格低廉的产品,把货物运到B地销售出去,赚取差价利润。实际上是按照需求与供给的关系的来进行商业贸易。这一来一往的商业贸易活动为吕不韦积累了大量财富与资本,可用富甲一方来形容。
在农业社会,吕不韦作为社会阶级比较低下的商人阶层,他明白商业贸易的重要性。农业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经济,家庭要种粮食,要织布,要盖自己的房子,再加上各个地区生产的物品都不是相同,通过贸易可使每个家庭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其它人交易,或者通过贸易商人的中间连接作用,人们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获得多样化的物品与劳务。商人在贸易中起着承接、中介、交易的作用,不但通过贸易使参与贸易的家庭状况变好,也使商人阶层通过拥有财富资本,从而获得经济地位。有经济地位就有政治地位。
第一步营销计划与执行,找到物美价廉的优势产品
公元前267前,秦国的太子公子市被秦昭王派刺客杀死在魏国。这里面涉及到一场风雨腥风的政治斗争。秦昭王赢稷在位时,母亲宣太后掌权,贵族骄恣,外戚横**,大权旁落。太子市的继承人地位是宣太后定的,搞了一个兄终弟及的君位传承制度。秦昭王死后的王位继承权就会是弟弟公子市继承。王位争夺与权力争夺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阴谋杀戮。秦昭王的儿子中,最出色的是安国君赢柱。赢柱从小就被秦昭王安排到宣太后的身边,侍奉宣太后,与宣太后的感情十分深厚。秦昭王此目的,是让儿子赢柱取得宣太后的信任,这其实是对继承人与继承权的一样巧妙安排。主要解决兄终弟及君位传承问题,让太子赢市与公子赢悝这两个弟弟没有染指王位与王权的机会。除掉对王位威胁的太子赢市后,秦昭王于公元前265年,立安国君赢柱为太子。赢柱由于妻妾多,这些妻妾给予他生育了儿女有20多人。安国君最宠爱的妻子,华阳夫子没有生育小孩。吕不韦的“奇货”赢子楚,却是安国君不喜欢的妻子夏姬所生。无论怎么说,赢子楚这个“产品”是属于滞销货,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他的劣势是:
(1)不是太子安国君正妻所生,而是妾所生。礼教治国的周朝,制订名目繁多的各种礼仪,主要是通过礼来维系宗法血缘关系的贵族等级制度。主张“贵贱有等,长幼有序,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使各色民等安于本分”。由于宗法血缘关系,继承制度是采用嫡长子继承制,虽然说东周政权已名存实亡了,但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制度与法律多多少少会受到礼治的影响。嫡长子继承制还是主流的。赢子楚一非嫡子,不是正妻所生。二非长子。
(2)安国君宠爱正妻华阳夫人,不爱赢子楚的母亲夏姬。子楚的父亲是典型的情感型的人,他会考虑到自己的决定如何影响其他人,更多地用个人的价值观而不是理性的逻辑来衡量选择,作出决策。符合他的价值观与感情,就喜欢。不符合他的价值观与感情,就不喜欢。由于子楚母亲的关系,从爱屋及乌的观点与逻辑来看,喜欢子楚的母亲夏姬,也就会喜欢子楚。不喜欢夏姬,也就不会喜欢子楚。赢子楚是被打入冷宫的王子。
(3)子楚作为秦质子于赵。春秋战国时期质子的现象比较普遍,质子的身份、地位及受到的待遇都是高于一般的使者。公元前265年秦国攻打赵国,攻陷3座赵国城池,赵左师触龙说太后遣少子长安君入齐为人质。齐遂发兵救赵,秦军始退。由于赢子楚现在为质子在赵国,赵国痛恨秦国的侵略,那么对质子就降低待遇泄愤。赢子楚夹在秦国与赵国之间,里外都受到冷遇。从秦国国内来讲,做为质子的子楚,对秦国没有军功与其它功劳,在国内没有什么政治影响力。从赵国国外来讲,子楚身在异国,没有调和两国的军事矛盾,没有为两国建立和平框架,对赵国没有恩惠。再者,子楚远离秦国政治中心,对于继承权争夺,处于十分不利的环境。可以用价值来说明问题,赢子楚是没有一点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唯一的优势,就是他跟安国君的父子血缘关系。
吕不韦无疑是个聪明绝顶的商人。他的野心是追求**利。政治与权力也是他眼中的利润。有一次,他问父亲:“耕田所得的利润与成本的几倍?”吕父答:“10倍。”又问:我采购金银珠宝,然后销售出去所得的利润是成本的几倍?“吕父答:”100倍。再问:“如果扶立一个国家的君王,借此掌握国家政权,其利润是成本的几倍?”吕父答:“不可胜计矣!”一问一答的方式,有吕不韦的战略计划在里面。他确定了他商业的使命,扶立国家君主,掌握国家政权。目标细分领域是在赵国为质子的秦王子孙赢异人(后改名为子楚)身上。目标细分市场界定于秦国的最高统治者的皇位继承权。
对于子楚这件“产品”有四种战略可用,市场渗透战略、产品开发战略、市场开发战略、多样化战略。如果采用市场渗透战略的话,那么就要想办法得到更多的市场份额,市场份额是秦国最高统治者的支持率。子楚现在的市场份额几乎是零。产品要向安君国推销的难度系比较大,安国君是不喜欢这产品的。如果采用产品开发战略的话,子楚本身是王子,也没有开发的必要,是现成的产品。如果采用多样化战略的话,多找几位王子包装后,向安国君销售的话,君王的位子只有一个,竞争者多了,吕不韦就会出现两面不讨好的情景,反而事与愿违。唯一可采用的是市场开发战略。从需求入手,让子楚当华阳夫人的儿子,取得华阳夫人势力的支持,再向安国君销售。吕不韦把营销战略锁定在市场开发上面。目标制定与战略制定后,这位投机商心中已经形成一整套完整、可行的营销计划。这时,他要做的事是执行,把计划与战略都落实到实处。
吕不韦做事很有分寸,不鲁莽。在执行过程中,他收集信息与扫描环境。安排专门的人员收集营销情报,情报人员要帮他收集秦国的政治制度、关键与权势人物的信息、安国君的妻妾与众子女的详细资料、秦王朝的军事动态与政治动态、诸侯国的力量对比与外交关系情况等等。当然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子楚的爱好、兴趣、处境、性取向、婚姻状况、能力水平与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情况、价值观体系。吕不韦把这次商业贸易活动与子楚比喻成“奇货可居”。吕不韦的经营方法是把少有的货物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售。现在他想独占子楚作为资本,等待时机,以捞取一本万利的名利地位。
对于子楚的情况现在吕不韦已经了解得一清二楚。于是找了个时间去拜访赢子楚。接触方式是直接沟通,单刀直入地说明来意。沟通的目的是想要说服王子,得到一个双赢的结局。有效的人际沟通取决于发送信息者的信息传达能力及接收信息者在积极倾听方面的表现。吕不韦很会移情,把握住对于子楚现在的情感、思想和情境的敏感性。第一句话是“吾能大子之门”。子楚笑着回复,“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 赢子楚觉得很奇怪,竞然有口出狂言者,说能帮助自己,所以反唇相讥。吕不韦真诚的解释,“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子楚回应了他,表达愿意倾听的兴趣,和吕不韦继续交流思想,澄清信息。
吕不韦对当前形势进行分析,指出秦昭王年老体衰,生命迟早枯竭。安国君作为第一继承人将继承王位。安国君最宠信的是妻子华阳夫人,按照立嫡立长的继承方式,第一顺序继承人应该是华阳夫人生育的小孩,这是立嫡。但是华阳夫人没有生育子女,立嫡自动失效。安国君共有20多个儿子,子楚又不是最大的那个儿子,年龄排在众兄弟的中间。安国君又不喜欢子楚,子楚现在又在赵国做质子。无论那一个方面都处于下风,处于劣势。在竞争中,是难以取得继承人竞赛目标的。
吕不韦第二阶段计划是为赢子楚谋取竞争优势,这个竞争优势就在于华阳夫人没有生育儿子,华阳夫人需要儿子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子楚需要支持他成为合法继承人的权贵势力。这种需求与供给,是互补与互利的。吕不韦是不但能具备创造高的绝对价值的能力,而且还有相对于其它竞争者低的成本优势。子楚在吕不韦眼中是低成本,高价值,高利润的“奇货”。
第二步营销计划与执行,衡量顾客终身价值,把竞争优势转化为顾客优势
由于安国君潜在继承人赢子楚具有可以过继给华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