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文表示国内电动汽车产业与国外差距增大

来源:搜狐汽车      2011/3/16   浏览24430次   

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2010中国电动汽车全产业盛典暨中国电动汽车产业论坛,我是今天的主持人,中国汽车报社新媒体中心主任战静静,我们即将迈入2011年,这个时刻应该是最适宜盘点收获,展望未来的。

 

即将过去的2010年是中国汽车业振奋人心的一年,不仅是因为我们汽车销量在这一年将创出1800万辆历史新高,也不仅是因为我们的自主品牌产品在这一年正逐渐的走向成熟。也不仅仅是因为这一年发生了很多的大事,像吉利收购沃尔沃等具有行业标志意义的重大事件。更是因为在这一年,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引爆了行业机会,让我们对未来世界汽车版图走势有了更多的憧憬和想象的空间。

 

因此,2010年被称为绿色汽车元年,用生机勃勃象征绿色电动汽车。前面的展板用了很多绿色,这个颜色不仅仅代表环保低碳生活理念,也代表全新的汽车生产与销售理念,而且它还给中国汽车企业带来一个跨越式赶超的机会,这个绿色的意义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今天在这里举办这个盛典,将中国电动汽车领域的各路英雄豪杰召集在一起,盘点这个领域我们在今年的收获,和我们的成绩,同时也为电动汽车行业在明年未来的发展创造一个更高、更扎实的起步平台。

 

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中,在岁末的这个时间,抽出时间参加这个盛会,荣幸介绍一下今天到场主要行业领导和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汽车学院名誉院长郭孔辉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

长安汽车党委书记、副总裁、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朱华荣

同济大学校长助理兼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

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汽车报社副社长辛宁

福田汽车党委书记、新闻发言人赵景光

中国汽车报社总编辑李春雷先生

 

今天还有全国80多家汽车企业主要负责人来到我们现场,简单介绍一下,他们有:

长安汽车党委书记副总裁、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朱华荣先生。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赵景光先生

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景新先生

南车时代电动汽车总经理申宇翔先生

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王建均先生

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特装车事业部总经理王玉民先生

 

今天进行电动汽车全产业评选,其实全产业概念很宽泛,涵盖了电动汽车从整车和零部件的生产、销售,到充电桩等一些设施的建设,以及新能源领域一系列产业链生态群,在这个长长的产业链条中有上下游厂家之间并不熟悉,在座老总不认识不熟悉坐在您身边的人是谁。下面要请出这位嘉宾,我相信在座每一位都能够清楚叫出他的名字,同样也能够清楚向大家解释,在电动汽车这个全产业链条中每一个环节它的功能。下面用热烈的掌声请出中国汽车报社社长、中国能源报社总编辑李庆文先生做致词。

 

李庆文:尊敬的郭孔辉院士,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能够在岁末年初相逢在北京,参加由中国汽车报社,汽车网,中国汽车新闻工作者协会共同举办2010年中国电动汽车全产业盛典暨中国电动汽车产业论坛。首先代表论坛主办方对本次会议召开表示祝贺,尤其对大家在年末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出席我们会议,到这里来支持我们工作表示最诚挚的、最发自内心的感谢,谢谢大家!今年冬季非常冷,然而相信中国汽车人生活是非常暖和的。

 

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并且在这个方面做了很多的安排,特别是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决策,在不久通过了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十二五期间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关键时期。

 

十二五规划的建议的核心是转变方式,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转变发展方式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国家政策支持、鼓励下,在全体汽车人共同努力下,我们汽车工业顺利度过了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应当说在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国汽车工业是一枝独秀,对全世界的汽车工业起到了一个重要的引擎作用。我们连续出现了40%的增长,今年的产销量有希望超过1800万辆,稳居世界第一,汽车产业已经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战略性、全局性、基础性的支撑作用,这个意义上说必须保持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然,到了年底,大家对于未来汽车产业能不能这样的高增长?能不能可持续?也有很多担心。特别是对于一些一线城市,对汽车销售出台的一些政策,有了一些担心。我们不怕北京市一个城市对汽车的销售采取一些必要的、临时的、暂时的限制性售卖的政策,我们担心的是全国的那些省长们,那些市长们,会不会简单的、盲目的跟风,会不会简单的、盲目的像北京市学习。这应该引起我们担忧的,从目前的迹象看,这种倾向已经显现。

 

有的一线城市,已经开始讨论对汽车销售的限制性措施,我们认为这些措施在当前固然有它的合理性的一面,但是作为一个对待国家支柱型产业政策的调控,究竟采取什么样方式和政策更有效,更具有长期性,更具有稳定性,还是值得我们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的。我们不希望全国其他城市向北京学习,我们呼吁汽车业各界为之奔走呼号,这是我们汽车行业共同的利益,不是个别企业的利益。如果试想一下,我们全中国的省会城市都像北京这样的政策,我们的汽车产业将会是什么样子?如果我们的汽车产业出现了比较大的波动,对国家的宏观经济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此,我们必须要大声疾呼。

 

今天新闻界来了很多新闻单位的同仁,我也是中国汽车新闻记者协会的会长,我呼吁所有报道汽车的新闻记者同仁,要关注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它不是一个小事,是一个大事,我们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一定意义上说是需求拉动型的成长。我们正在从需求拉动型向创造型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需求拉动仍然是中国汽车产业的最根本的最重要的动力,而不是别的。如果通过汽车产业丧失了需求拉动型动力,我们还能不能实现由大变强这样的战略目标,值得我们深思,值得大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精神,进行充分的讨论。应当阻止有些省会城市向北京学习的行动,我们应当通过有说服力的,有大量事实证明的这样的翔实的数据告诉想这样做的一些省会城市,这样做是不利于国家利益的,是不利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是不利于我们实现十二五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

 

与此同时,我们汽车产业产学研各部门合作,在汽车创新领域不断实现突破,汽车装备和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们一直紧跟国际发展脚步,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在座的各位代表的汽车人,特别是从事新能源汽车,创造型工作的这些汽车人的辛勤努力分不开。面对未来,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中国汽车的自主创新的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要实现汽车强国的目标,我们还要做很多工作,我们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骄傲。无论是作为汽车产业负责微观企业的组织人,和每一位员工,还是作为管理汽车宏观调控汽车行业的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以及专家学者对此都责无旁贷。

 

我们没有理由骄傲,我们没有理由盲目的乐观,我们不能认为今年的30%、40%的增长,就决定未来发展方向。不能说今年汽车形势这样好,未来也会这样好,我们对此必须忧患意识,尤其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我们更应当有深刻的理解和有足够的思想和精神准备,迎接可能出现的新的意想不到的挑战和问题。现在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支持力度空前,对新能源汽车理解的高度也是空前的,但是我个人认为在认识和支持过程中,会不会一如既往的,会不会一直扶持?会不会一以贯之,仍然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我们应当有精神准备,应该准备迎接更多的挑战。

 

经过十年发展,我国汽车产业具备一定的基础,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强竞争力,十五、十一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主管部门先后启动了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项目,用于支持电动汽车技术发展和产业化,经过十年时间的努力,我国目前也在电动汽车领域确定三纵三横研发布局,经过十一五科技攻关,我国电动汽车取得重大进步,总体水平位列国际前列,部分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在车用镍氢,锂电池等对电动汽车性能有绝对影响的性能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从技术研究到关键技术研究,再到产业化准备均以展开,形成国际上规模最大的电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基础技术方面,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过分指标具有一定的优势。

 

在电动汽车整车技术方面,已经建立起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和整车集成技术,开发出系列规模应用产品,通过奥运会、世博会期间的示范运行,以及十城千辆平台共同推动,技术处于持续进步的状态,电动汽车产品可靠性,和应用规模我们也处在世界的前列。对于我们的电动汽车、我们的新能源汽车,究竟发展的状态如何?

 

尽管传媒界和学术界,以及我们汽车行业都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和争论,但是我个人以为我们还是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还应当看到我们在十五、十一五,这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十年的时间里,我们中国汽车人在这一方面所做出的艰辛的努力,和不懈的奋斗,我们不能够妄自菲薄,我们也不能过高估计自己,但是也不能把我们所做的工作看得一无是处,也不能把我们所做工作成效估计得过低。
我们应该有一个客观、充分、正确的理解和把握,这对于十二五期间中国电动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好,都会有积极的作用。我们的劲可鼓不可泄。我们主办方经常讨论,一致认为新能源汽车上大家应该多给力,少泄劲,多给掌声少给泄气的话,少指责,我们中国做任何事情都需要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