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表示公众对草根交通工具存在很大需求眼前禁令是“黎明前的黑暗”
12月1日,受冷空气南下的影响,海南岛气温骤降。
2006年第二届中国-海南电动自行车展览会一开始就感受到了料峭的寒意。就在展览会开幕的头一天(11月30日),海口市交巡警支队再次通过当地主要媒体重申:海口市区内全面禁行电动自行车。为了显示“真抓实干”,交警部门当天还守候在市内主要路口,查处电动自行车。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当天下午4时,一组由近30辆“长征”电动自行车队,从奥林匹克花园出发,浩浩荡荡地开进展览会会场———海口市人民广场,前去参会。
交警再刊“禁行令”
据有关报告显示:海口市内至少有86家商店销售几十种品牌的电动自行车,其中95%属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
根据《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规定:电动自行车的最高时速应不大于20公里/小时,整车重量应不大于40公斤,自行车的轮胎宽度应不大于54毫米。今年以来,因电动自行车违法上路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多达600余起。海口交警部门将在省法制办对“电动自行车能否上路”听证会结果出来之前,依现行规定上路查处。
海口交巡警支队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海口市公安局2004年12月6日发布的《关于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限行管理的通告》的要求,在海口中心市区内,电动自行车一律不能通行。依此标准,在这次整治行动中,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电动车,纳入非机动车管理范围,超出国家技术标准的电动车,纳入机动车管理范围。前一种按“非机动车未依法登记上路行驶的”,罚40元;后一种按“机动车未悬挂车牌”进行处理,扣车、罚200元。
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一经上路,都将挨罚。
车展尴尬开幕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海口此次交警再颁“禁行令”主要针对的似乎还不是消费者,而是云集了近40家参展厂商、30多个品牌的电动自行车展览会,意在通过“禁行令”抑制市民的消费欲望,从而迫使参展厂商知难而退。
本次电动车展的承办方———海南共好会议展览有限公司负责人曾表示:“‘禁行令’可能会影响到经销商的效益,可能会对众多购买者造成一定心理负担。”
事实上,这种担忧并非多余,由于交警部门的刻意打压,本次电动自行车展览会显得有几分冷清。尽管厂商现场喊出了“特价酬宾”、“1元钱起价拍卖”、“先骑后买”等促销口号,甚至请来了少男少女时尚组合来营造气氛,然而,除了“拍卖”活动吸引了不少人外,大多数展位前并不热闹,有的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冷冷清清”。
“今天说要禁,明天又默许上路,谁知道这玩意究竟能不能买,还是先等等再说吧!”一位市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认为,目前选择观望乃是上策。
2005年12月9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在海口就《关于电动自行车登记管理问题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召开立法听证会。可是到目前为止,电动车该不该禁行还没有最终结论。海南省法制办立法处有关负责人曾表示,听证会的结果目前还在按相关程序上报,对于禁还是不禁目前还不太好讲,到时候会通过媒体发布。他还表示,电动车立法年底出台希望不大。
参展商称“禁行令”难阻发展
海南雷盟电动科技有限公司的销售经理董海涛表示: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环保、节能,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不是一个简单的“禁行令”所能够阻挡得了的。
他说,以前北京、西安等大城市也禁行过电动自行车,但最终都陆续开禁了,这说明公众对于这样一种草根交通工具还是有很大需求的。目前海口的禁令就像“黎明前的黑暗”一样,不会因此而动摇雷盟公司在海南发展的决心。下一步,雷盟公司还要在海南投资建厂。
虽然整个上午还没有消费者前来购买,但新大洲“派乐”电动自行车业务经理罗元西并没有露出沮丧的神情。他认为展览会首日并非休息日,加上降温降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前来参观的人流。同时他也认为,展览会的现状和海口交警部门的态度不无关系。
他愤愤不平地说:“他们选择这个时机宣布上路必罚,太不厚道了!”
海南共好会议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大寨对记者说:“这说明他们(交警部门)心虚,去年他们已经这样做过一次了,但结果如何?海口的电动自行车因此而减少了吗?如果他们总是像个怨妇一样絮絮叨叨的话,恐怕只会招致嘲笑和反感。”
周还表示,今年参展的厂商要比去年多得多,而且去年坚持下来的都得到了市场的良好回报,今后要把这个展览会打造成为一个品牌,每年举办一次。
据估计,目前海南大约有8万辆电动自行车,其中大部分在海口市。
本报记者 苏群 通讯员 李雪山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