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热度升温的眼下,零尾气排放的纯电动汽车究竟有多少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城市?是什么挡住了其前进的步伐?要打开市场,政企各方又该做何努力呢?
“纯电”成本居高不下
记者近日走访了一些新能源汽车企业,一位厂商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销售较好的是混合动力车,而纯电动汽车成本过高,市场局面还难以打开。
不少厂商表示,纯电动汽车对城市环保来说是个利好,但目前只有一些小型专用车的市场比较成熟,大型车还依赖于政府采购支持,如果国家的补贴政策落实不到位,企业是难有能力长期垫资销售的。
厂商负责人坦言,他们开发的几款纯电动车型都是针对公共领域用车,发动机和电池等核心部件均为采购,企业主要做整车组装,这也制约了企业的技术研发和成本控制能力。
业内专家认为,在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上,不少厂商选择的是从混合动力切入、中长期专注于混合动力发展、长期探索燃料电池技术,但从目前企业掌握的技术成熟程度、市场需求等分析,短期内打破电池及充电站等技术壁垒,大幅降低成本的难度非常大。
展台“样车”入市受阻
一位销售人员说,企业研发了两辆外观无异的垃圾清运车,两辆车的差别在于一台是传统的汽油驱动,另一台是电力驱动。汽油驱动的投放市场反应不错,已经售出了10多台,但电力驱动的至今还没卖出去。
构造完全相同的专用车,投放市场后的反应却截然不同。这位销售人员认为,电动车市场反应冷淡关键是受制于电池,一是成本过高,二是续航里程较小,充电不方便。
记者采访了一些私家车车主。他们认为,首先,电动车的技术可靠性还缺乏足够验证,不是谁都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二,目前电动车充电困难,无形中大大增加了使用成本。第三,相比城市庞大的传统燃料车群体,零零星星的电动车难以发挥环保优势。
扶持政策有待细化
抓住战略机遇,加快新能源汽车研发和应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这已经成为我国汽车厂商的共识。政府在该领域空前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使国内无论实力强弱和规模大小,几乎所有整车厂商都参与新能源汽车制造。
记者翻开重庆五洲龙的新能源公交车介绍,有纯电动、油电混合、气电混合几种车型。公司负责人坦言,就目前市场的接纳和认可度而言,混合动力客车无疑占据优势,而纯电动客车的售价一般为混合动力客车的1.5倍左右,如果不是因为补贴政策的倾斜,现阶段厂商和买家肯定更乐于接受混合动力。
不少厂商对补贴政策还存有另一种疑虑:中央财政补贴的资金下发到位要经过多道环节,其中存在不确定性,企业垫资的周期如果拉得过长,将会影响市场拓展和研发投入。他们呼吁,补贴政策要很好落实,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方案。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汽车业内专家表示,顺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固然好,但如果企业冲着补贴,一窝蜂式扎堆电动汽车领域,带着浮躁的心态参与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是无助于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的。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