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月中,中国铅酸蓄电池企业经历了“刮骨疗伤”式的整治——大批企业被关闭,复产者寥寥无几。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不断攀升的铅酸蓄电池产品价格诱导下,一些地方的违规生产的小作坊已有死灰复燃之势。
谁将活下来?在过去两个月内,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中国铅酸蓄电池企业老总们脑海中。
答案现在终于揭晓。
在被誉为中国铅酸蓄电池之都的浙江湖州长兴县,“61家企业中,11家基本恢复试生产。”浙江蓄电池行业协会秘书长姚令春说。目前,浙江省登记在册的273家铅酸蓄电池企业中,仅有16家继续生产或通过预验收进行试生产。
对此,浙江省环保厅对外宣布,“铅酸蓄电池行业专项整治工作已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全国的情况和浙江类似。环保部2011年8月2日的通告称,国内被审查的1930家铅蓄电池企业中,仅有252家企业继续生产。
“整顿正进入拐点,大多数企业将被淘汰,只有优质的大型企业才有未来。”蓄电池专家、苏州大学教授王金良说。
拆除“定时炸弹”
设备拆除了,营业执照也注销了……几个月前因血铅事件而遭整顿的浙江德清“海久电池”公司,如今已人去楼空。
“德清的铅酸蓄电池产业整顿已全部完成,现有三家该产品企业已全部关停。”2011年8月12日,德清县副县长陈佐平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这是壮士断腕的举动。德清官员说,整治过程中产生的企业债务、应收账款、合同执行和职工安置等善后问题均非易事。
海久电池解除劳动关系的的员工为1066人,其余两家是157人和47人。“停产期间按最低工资标准的100%发放生活费,就是笔不小的数目。”
“海久光安置员工就需要1300多万元,半成品价值7000万,由于停产造成后续供应不足可能无法收回的应收款有4000万。”海久电池所在的新市镇镇委书记陈永明指出,受害员工的职业病赔偿,则仍等待鉴定结果。
值得庆幸的是,在铅酸蓄电池产业的产业地图中,德清几乎可以忽略不计。2010年海久电池产值4.3亿元,但税收贡献只有2400多万元,其中仅六百多万元属于德清地方财政收入,这在德清一年三十多亿元的财政收入中微不足道。
“对这些‘定时炸弹式’的产业,即使贡献再大,德清县也必须一劳永逸地彻底关停。”陈佐平说。
德清并不是惟一一个全部关停的县市。浙江省环保厅相关官员向南方周末记者证实,绍兴诸暨市和宁波余姚市也全部关停了辖区内51家和19家铅酸蓄电池企业。
那些活下来的企业,则要求经过县一级自查、地市一级审查等程序。其依据则是一份通知——《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铅蓄电池行业污染综合整治验收规程和浙江省铅蓄电池行业污染综合整治验收标准的通知》。通知的目标是“关停一批、提升一批、搬迁一批、转产一批”。
“浙江省以后将不再允许极板生产,而只允许组装。”姚令春判断。极板正是铅酸蓄电池最主要的组成原件。
姚令春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项经环保部作为经验向全国转发的通知,其主要内容之一,便是提出了企业最终保留与否的重要参考指标——300万只极板的年产能。
“300万只极板的产能是一个高门槛,将大多数企业拦在了门外。”姚令春说。这一门槛让企业规模较大的浙江湖州市也难承受。湖州全市75家铅酸蓄电池企业中,拟关闭的企业就有44家,超过一半。而原地整治提升的只有18家,搬迁入园13家。
“500米”老问题
“这是一次超预期的整顿。未来铅酸蓄电池的行业整合将大大加快。”王金良判断道,铅酸蓄电池产业环保投入颇巨,其治污装备和运行成本,均非一般小企业所能承受。一般来说,大企业的环保投入就要占成本的15%到20%,小企业的比重则更高。在此情况下,“只有规模化企业才能承担得起巨额的环保投入”。
乐观同样弥漫资本市场。2011年8月2日,环保部的整顿公告甫一发出,中国A股市场的铅酸蓄电池概念股即全线逆势飘红。“只要政府的整治态度坚决,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就有望出现爆发式的增长。”券商们分析说。
但仍在苦苦挣扎中的上市企业们却很难笑得出来。对于这些急待开工的企业来说,紧箍咒可能不止产能一项。
“500米的防护距离规定依然是困扰企业最大的问题。”姚令春承认。以居中国助动车电池亚军之位的超威电源为例,其位于长兴的老厂区周围500米内,有着一百多户人家,搬迁几无可能。该公司年产4万只电瓶,但由于未能解决防护距离,迄今仍处于停产状态。
超威能源行政部部长陈中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为了解决此难题,公司不得不收购了两家位于长兴工业园区内、符合防护距离要求的小企业,将前端工艺迁徙到园区内,通过他们完成前期的极板组装。而老厂房内,则只保留了后期充电流程。
南都电源同样未能幸免。其位于临安的子公司杭州南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顺利解决了防护距离内6家住户的搬迁问题,开始恢复试生产,但另一下属子公司杭州南都电池有限公司,依然受困于此难题,迟迟未能解决。
浙江铅酸蓄电池协会会长单位天能集团同样不例外。其在长兴的企业因所涉搬迁家庭不多,而被允许恢复试生产。但天能集团总裁办主任吴飞承认,连日来,公司高管东奔西走,依然为江苏等地分公司的防护距离而发愁,“一些公司的宿舍还在公司内,必须要彻底搬离”。
或许是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此难题,浙江省专门在长兴规划了两个集中的园区——吴山和郎山基地,这两个铅酸蓄电池产业园区,被作为浙江的惟一例外而允许存在。
“政府正鼓励小企业重新组合,七八家企业并为一家再进入园区,早日恢复生产。”姚令春说,但即使如此,“目前大公司的产能只能说恢复到15%到20%左右”。
产能空缺,游击队或将重来?
产能的稀缺已对下游产业造成了巨大影响,“价格已经调整了好几次。”浙江省自行车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建龙承认。
“铅酸蓄电池产品的价格体系完全是市场化运作,目前确实因为环保整治的因素,导致市场供给缺口很大。”天能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从2011年年初开始,天能的产品就一直供不应求,5月份之后,这种状态还有所加剧。
多位业内人士判断,铅酸蓄电池厂商库存一般以一个月为限。而多数企业从5月底便遭遇停产整顿,铅酸蓄电池的供应因此在最近进入紧张期。
“现在尚是淡季,进入到9、10月的旺季,一只极板涨三四十元很正常。”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铅酸蓄电池分会副秘书长徐红分析说,更糟糕的是,由于电动自行车的铅酸蓄电池只有中国生产,在断货后根本无法通过进口来调节供应。
此外,由于整治后浙江的企业不允许再从事极板生产,组装所需极板只能到安徽等其它省份买,其价格因此一涨再涨。一吨极板的加工费价格涨到7500元,增加了50%。
而出于对铅有毒害的认识,蓄电池企业招工也越来越难,“最普通的工种也要2500元,一般都在3000元到4000元之间”。显然,环保投入和运行成本将转嫁到终端市场。
低价铅酸蓄电池的时代或许将一去不复返。
“我们认为,随着部分企业环保整治的逐渐完成,开始复工生产,市场上产品的供给会有所改善。”天能集团评估说,“但市场供给缺口还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存在,有可能一年,两年都会有,这是因为电动自行车动力电池行业自身的快速增长所引起的。”
无法填补这些缺口恐怕将成为难题。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由于地方监管尺度不同,一些地方的违规生产小作坊已有死灰复燃之势。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铅酸蓄电池分会副秘书长徐红透露,在河北保定,超过四十家非法生产的企业正在加班加点地生产。这些游击队式的企业,无牌无照,更别提环保。
这样的情况并非保定一例,在广东东莞,8月初即有7家原本仍在关停整顿阶段的企业偷偷开工遭到查处。而二十多家无牌无证偷偷摸摸生产的铅蓄电池企业,则根本无法为环保部门所监测。
而更多小企业选择了观望与等待。“现在蓄电池不给做了,(做不做)以后再说,先过过风头。”广西河池鑫峰蓄电池有限责任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坦言。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