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物均有自身短板,民资也不例外,但不应该因噎废食。
如何吸引有实力的民间资本进入汽车产业,长期以来都是一个热点问题。最近,发改委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一纸文件,再度引热了这个话题。
根据《意见》中内容,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力量,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此举无非将民间资本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提升了一个档次,值得叫好!
由于汽车产业的投入大、产业链长等自身特点,民间资本的作用显得微乎其微。从时间纵向来看,我国汽车行业经历了初期的垄断时期,寡头时期,再到入世后的垄断竞争时期。也正是这10年间,政府放宽了对轿车生产行业的准入,民营资本才开始进入轿车生产领域?
为何叫好放宽民资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
首先,本次政策的推出,将大大推动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的活力,或许将改变现在新能源汽车“政策热市场冷”的局面,也将有效改变仅靠政府一力推动的状况。
并且,新能源汽车现尚未能摸索出有效的商业化方式,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运营,仅靠国家财政或者国有企业的投入,难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而这一点,民间巨量的资金,可满足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需求。同时,民间资本具有逐利性,高度的灵活性,高行事效率等特点,这一特点将促进新能源汽车更好的市场化。
这在传统汽车领域已经得到了印证,自主品牌第一阵营中,便有吉利汽车以及比亚迪两大民营企业。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出民营企业自身的韧劲以及强大的生命力。吉利不仅完成了收购沃尔沃的“蛇吞象”壮举,还顺利将沃尔沃带出亏损的泥潭。而比亚迪,纵然现在遇到了困难,但曾表现出巨大的侵略性,并不断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有大型汽车企业的自主品牌依旧在起步阶段。
不过,业界也有人担忧民间资本利用政策“帮扶”,获取土地、税收以及贷款等方面好处后,便迅速抽身,钻了政策的空子,出现“拿完政策就退出”现象,与如今创业板高管集体上演“离职”大戏一样。
固然,任何事物均有自身短板,民资也不例外。但是,不应该因噎废食,在充分肯定这个政策好处之后,这些,可以通过具体的政策措施,限制部分动机不纯的民间资本的短时逐利行为。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