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电动车再次成为中国汽车产业一个热门的话题。
在诸多政策利好的刺激和大幅度补贴作用下,本土汽车制造商纷纷上马电动车项目,并将产能目标定得非常高。业界也有些声音表示,电动车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重要机会,成为中国从汽车消费大国到汽车工业强国转变的关键。
然而,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对电动车存在狂热态度。现在,无论是政策的制定还是企业在技术层面的发展规划,都存在“跃进”的风险。
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推进办去年10月再次明确了上海的目标:2012年,上海市本地新能源汽车年产能将提升至10万辆,上海私人使用的新能源汽车的数量要达到万辆级,大约在2万辆左右。但实际推广却远低于市场预期。现实中的问题是,不管是电动车的生产、流通还是使用环节都存在不少困难。
党刊《求是》最近刊登了温家宝总理发表的讲话,对我国发展替代燃料车辆的“路线图”提出疑问。“跃进”式的激情并不能让中国真正实现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扎实的基础科学研究、技术积累和国际资源充分整合才是未来中国电动车发展的正确路径。
从长远角度来看,将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车设定为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是从政策引导方式和中期目标来看,存在诸多不合理性。
从技术层面看,中国汽车产业要完成弯道超车也要面对重重挑战。电池、电机和电控是电动车的三大核心技术,在这些方面,中国的确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没有在传统能源车型上那么大。但是汽车是上下游很长、集成度极高的产业,在基础行业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很难在整车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综上所述,电动车产业发展适当降温势在必行。在业内专家看来,适当降温对于电动车乃至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好处。之前过于火热了,有很多投机、炒作的成分,通过示范运行发现一些问题,让业界认识到电动车产业并不像有些炒作宣称的那样成熟可靠,还有技术难关需要攻克,从而挤掉一些投机者,对于这个新兴行业的长远发展肯定会有好处。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