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专家杜祥琬解析杭州电动汽车发展

来源:杭州网      2011/9/8   浏览749次   

  能源专家指点杭州能源战略布局


  语速平和,举止儒雅,73岁的杜祥琬精神矍铄。而且他的微笑里是岁月沉淀下来的安详与温婉,像极了他的名字。


  9月6日,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院士做客杭州,出席2011年杭州市科协年会,并为杭州科技界做了一场以“绿色低碳能源战略”为主题的讲座。


  家庭节能关乎国家能源战略


  记者:杜院士,欢迎您来到杭州,时下正是杭州一年最美的时节之一。为了我国的新能源战略,您一直大声疾呼,提出必须建立“科学、绿色、低碳能源战略”,以期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您觉得绿色低碳能源对社会生活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杜祥琬:感谢你们挑了一个好地方做访谈,西湖风景如画,不仅能呼吸到新鲜空气,而且在室外也更低碳。


  就能源而言,我国GDP目前占世界生产总值不到10%,但能源消耗已经高于20%,这说明我国单位GDP的能耗、污染排放和碳排放都过高。


  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的一个承诺就是到2020年,降低单位GDP的碳排放40-45%(相对于2005年而言)。


  要实现这一承诺,首先就是节能提效,每个企业、每个家庭都能做到这一点,做到了这一条我们能实现30%的目标。


  节能是一个大头。讲到能源,比如发电,主要是靠火电,原来发一度电要330-340克煤,杭州做到了300克煤就能发一度电,很先进的火电厂可以实现270克煤发一度电。从330到270克,就节约了1/5,这说明节能的潜力很大。


  就家庭来说也是一样,还有公共场所的空调,可以在节能上做得更好。杭州已经很先进了,做得很好了,但是还有进一步改进的潜力。


  杭州能源战略应放在浙江省进行规划


  记者:杭州率先在国内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如今也被列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目前世界上首个以低碳为主题的科技馆也即将建成。您认为杭州的能源战略该如何规划?


  杜祥琬:讲到杭州的能源问题,恐怕需要从一个更大的范围来规划和设想。杭州是一座城市,不可能完全自主地解决自己的能源问题,至少应该在浙江省的范围内考虑。


  杭州提出低碳城市建设,这个概念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如果我们每个小单元、每个城市、每个社区、每个家庭都有低碳生活的理念,就会使我们的社会更为绿色。


  我来参加过杭州低碳科技馆的方案评审,我很赞成。这说明杭州在这方面有着非常先进的理念,在国内起着引领作用。


  记者:在您看来,杭州发展绿色低碳新能源的优势何在?您如何评估杭州在新能源领域的前景?


  杜祥琬:杭州需要外来的能源供给,自身没有能源生产企业。将来除了从省外输入能源以外,在新能源的发展上可以作出贡献。传统能源需要节能是一个方面,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另一个重要的方向。


  我看报道介绍萧山的沼气,就是很好的一个试点,把废弃物变成能源,既对新农村建设有帮助,也解决了环境卫生问题。目前国际上还有垃圾焚烧发电。我知道浙大在研制垃圾燃烧炉,杭州应该大力支持这一项目。把垃圾处理好,不仅把废物变成了能源、资源,还可以解决环境问题,这个很有意义。


  另外,光伏、光热发电在未来也是一个方向。目前,光伏发电的贡献微不足道。问题在于太阳能发电不仅要技术上可行,还要经济上划算,必须与火电竞争才有市场。杭州的科研技术十分先进,有很多科研企业,还有很多人才,再加上浙大这样的高校,完全可以在太阳能发电技术和经济瓶颈的突破上作出一点贡献,带领中国走出一条既经济又可行的太阳能发电道路。


  此外就是发展海上风能、波浪能、潮汐能,以及很重要的核电。


  让海水献出核燃料


  记者:说到核电,受日本核危机影响,各国均放缓核电发展脚步。您是否担心这将对我国的能源战略带来影响?未来我国的内陆核电站是否会提上议程?


  杜祥琬:核电的前景还是光明的,尽管日本核危机让核电进入低谷,但核能的利用依然是人类未来能源的希望所在。


  在内陆发展核电站建设会提上日程,但目前依然以东南沿海发展核电为主。这主要是经济上的考量,因为内陆经济发展稍缓。


  从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看,人们开发核能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重元素的裂变,如铀;二是轻元素的聚变,如氘、氚。法国建核聚变反应堆试验,中国是7个投资方之一,尽管尚处攻坚阶段,但前景是广阔的。


  不论是在核裂变反应的重元素铀,还是核聚变反应的轻元素氘、氚,在世界大洋中的储藏量都是巨大的。而且目前从海水中提炼氘氚,技术上已经没有难度了。


  发展电动汽车是低碳的重要前景


  记者:近年来,城市汽车发展速度超常,碳排放急剧上升。杭州在发展电动汽车,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杜祥琬:中国的汽车肯定还会增加,但是今年汽车的销量已经不像前两年增长那么快了。


  减少排放,电动车的发展是个方向。但电动车的技术种类多,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来判定哪一种或几种更有前景。


  如果有了更多洁净的电源,电动车就更有利了。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如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核发电,等于把汽油转化成可再生能源,更划算了。


  城市的污染,或者叫可吸入颗粒物,是指PM10,即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是煤的燃烧或建筑粉尘造成的。汽车尾气产生的是PM2.5,是大小为2.5微米的更小的可吸入颗粒物,这个目前还没有纳入空气质量的预报。这种颗粒物对人体同样有害,应该加入空气质量预报中,空气质量标准需要相应提高。


  除了减少尾气排放,还有如何减少城市拥堵。这个不仅是为了环境,为了节约汽油,也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大家的烦恼。世界上有很多先进的地方值得学习,比如新加坡。


  【人物小传】


  杜祥琬,1938年生,应用核物理与强激光技术专家。1991年,他担任“863”计划激光专家组首席科学家,带领一个高科技团队,把我国新型强激光技术的研究推进到国际先进水平。


  曾担任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的杜祥琬院士,现任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2010年起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


  杜祥琬院士的科研生涯,始终与国家的需求密不可分。从戈壁大漠到川蜀深山,从数力到核物理,再到激光,他的一生,在不同的地域和专业间不断转换,他走过的各个领域,都留下了丰硕的成果。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