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浙江网12月26日电 泡沫做的摩托车头盔,能保命吗?事实上,摩配市场卖的头盔中,售价在10元-300元,而80元以下的基本都是类似泡沫等劣质材料制作的不合格头盔。(时报12月21日3版报道)
昨天早上8点半,杭州市质监局稽查支队,对位于莫干山路的中信摩配市场进行突查,结果丑态百出。
店家闻讯忙拉卷闸门
一见稽查人员,卖头盔的店家状况百出。
“羽鸟”头盔经销店的老板娘,慌张地跑回店里,一路大喊,“快,关门,来查头盔了。”
闻讯,在极短的时间里,众多卖头盔店家的卷闸门,纷纷拉下。
“太阳马”头盔经销店,一男子赶紧将广告牌“永泰头盔”收起,另一名中年女子,忙着将门口堆满头盔的纸箱拖进店内。稽查人员赶到时,有几箱还来不及收,中年女子竟说:“谁的头盔,放在我店门口。”
“宏鸟”头盔店,老板干脆拉上了卷闸门,在门口嗑起瓜子,悠闲地说:“今天休息。”
查到不少问题头盔
稽查人员对“永泰”头盔进行检查,发现头盔的生产标识与外包装的生产标识不符,涉嫌不合格。
“V21”头盔店内,稽查人员在角落里发现几个产自温州的“光明”牌头盔:很轻,一层薄薄的塑料壳体加上薄薄的塑料带,就成了头盔。老板忙解释说:“这是电动车用的头盔。”
头盔上贴着“电动车风沙头盔”字样的标签,出产标签上却注明为摩托车头盔。
不过,“风沙盔”说法,稽查人员说,还是第一次听说。
[$page]
造假、无证嫌疑大
“广东VR—1”头盔店内,稽查人员发现8箱(每箱18个)厦门生产的“VR1”头盔,生产许可证号少了一位数字,涉嫌造假。老板也无法出示该批头盔的生产许可证。稽查人员暂时没收了头盔。杭州市质监局稽查支队稽查科的陈科长表示,抽查的问题头盔外观,基本存在两个问题:生产日期、标识和标志与外包装不符;无合法生产许可证。
合法产品才可维权市场监管太弱
按国家标准规定,每个摩托车头盔上,应标注厂名厂址、产品名称、产品批号、商标等永久性标识。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导致驾乘人员伤亡,可以直接找到生产企业,消费者才能维权。
截至今年11月,杭州市登记在册摩托车有50多万辆,电动自行车60多万辆。摩托车驾驶者、乘坐者,必须佩戴符合标准的安全头盔,这是交通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的。但交警执勤时只能处罚不戴头盔者,但戴了劣质头盔的却无权管理。
杭州市裕丰律师事务所厉健律师认为:劣质头盔充斥市场,主要原因是市场监管不严。
没有取得生产许可证,大肆生产摩托车头盔,偷工减料,进入市场中又无关卡,导致劣质头盔泛滥。问题头盔,必须从生产、流通环节一路监管。
( 包秀芳、黄君 )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