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全世:耐住寂寞 电动汽车产业莫违背规律

来源:能源评论      2012/2/13   浏览610次   

  业界原本希望,经过努力奋斗,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会有一个大的发展,可是结果却不是特别理想。


  要耐得住寂寞


  我的观点是,要放平心态看待这件事,2011年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基本上是健康的,反观全球宏观形势,实际上并不乐观:世界各地冲突不断、欧洲欧债危机、日本核辐射……大家对世界形势并不满意。对于中国汽车行业而言,因为基数确实太大了,往前发展的速度必然不是直线的,从数字上来看,2009年增长17%,2010年增长12%,2011年截止到12月份是2.5%,2012年预计不超过5%。


  要认识到,即使没有规划、没有指标,产业还是要往前发展。我的看法是,不要对规划寄予太大的希望,目前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起码对25个示范城市的政策已经足够优惠了,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不能发展,那就是拔苗助长,化肥太多了禾苗会就被烧死。如果有些企业就想趁着机会赶快捞一把,这不是搞事业的做法。产品要成功必须要有长期积累,如日本丰田公司的普锐斯混合动力车从1985年开始上市,到现在才挣钱。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汽车企业纷纷开发豪华车,到现在只有丰田的雷克萨斯成功了。


  在我看来,现在的电动汽车没有几个真正是量产车,都是样车、示范车,如果真正把它卖到社会上,可能比不卖的影响要坏得多,就可能出现这儿爆炸、那儿出事召回的事情,因为我们确实没有积累足够的实验。如果我们违背规律,硬要上马,就很容易出现问题。因为这是一个新兴的战略产业,要耐得住寂寞。那些希望在里面尽快去套钱捞一把的企业,可能会感到很郁闷。


  按照一般规律,一个正常的车型开发至少要三年时间,车型出来以后还要到吐鲁番做高温实验、到海南岛做湿热实验、到漠河去做耐冷实验。所以我认为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还要调整几年,得把我们的技术搞得硬邦邦的才行。2003年后为什么轿车能够进入家庭,就是因为公路也修好了,人们也有钱了,汽车也造好了,所以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示范管理之惑


  也有人在疑惑,2011年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出来以后,不但没有拉动、引领市场的大规模发展,反而诱发了企业利益之争,这是怎么回事?


  “十城千辆”计划问题确实不少,实际上在“八五”期间这个计划包括七个城市,后来才扩大到十个城市、千辆汽车,但是实际上现在这个计划没有人去管。杨裕生院士说好像放羊,我觉得比放羊还惨,放羊还有放养娃每天都清点数目。我觉得是管理体制没有理顺,比如国家现在投入这么多钱,也没有一个管理办公室,四部委谁说了算也说不清楚。


  另一个阻碍我们发展的问题是,商业模式与技术路线之争,也就是充电与换电模式问题。那么评判充电、换电的标准什么?业内一致的看法是,市场说了算。


  我的观点是,国家的政策应该再宏观一点,别管得太细,不要提具体的技术路线。对政府部门而言,要把角色搞清楚,不要对民营企业指手画脚,说这个是对的、那个是不对的,官员毕竟不是在一线的科研人员。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政府的角色非常关键,政府定位准确了产业发展就对了,政府定位错了产业发展也就错了,所以专家一定要把握好方向,给政府提供好咨询。


  (作者系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动汽车分会主任委员)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