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池是目前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在信息通讯、电动汽车、智能电网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陈军教授20余年磨一剑,在这个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陈军教授等凭借“几类无机材料的氢、锂、镁储存与电池性能研究”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陈军教授的办公室,一幅书法作品展示着这位化学家的另一种书卷气——“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也是陈军做事的风格,也是他教育学生的名言——任何事业都应从小事做起。
陈教授研究的项目,也是离人们的生活比较近的小东西——电池。陈军教授介绍说:“电池研究有两个重点:一个是转化效率,一个是储存密度。高耗能是我国能源使用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新能源电池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一块电池,有的用一天就没电了,有的能用一个礼拜,有的用一个月都没问题。这就是能量储存密度问题。如果转化效率和储存密度低,就表明用能的方式比较低下。我们正是关注这两点,通过化学、纳米和能源的交叉学科研究,探索使用新材料,来提升能量转化效率与能量储存密度,并从这两个方面优化电池效能。”
967年出生的陈军,小时候就对电池发生了兴趣。陈军的老家在安徽的一个农村,那时农村里用电还很难。家里的一支小手电筒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一按按钮就能给黑夜中带来光明,是什么让它亮起来?这使得幼年的陈军感到非常神奇。1985年,陈军考入南开大学学习化学。在选择研究方向时,陈军选择了电池
“那时电池研究是个冷门。我们一届的120个学生中只有很少的几个人选择这个领域。但是我却对它充满兴趣,觉得很值得去做,所以选定了电池,从此一干就是30年。”
从2002年开始,陈军的项目组在新型氢、锂、镁电池的研究中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为新能源电池的研制与应用提供了新思路,推动了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陈军戏称他的生活为“电池人生”,电池研究是他的主要生活,每天他早出晚归泡在实验室里,就是要研制具有长寿命、高功率、大容量、低成本、快速响应、安全可靠等特点的“电池系统”。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