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路线之争尘埃落定

来源:南方日报      2012/3/9   浏览879次   

  电动汽车规划终于出现了明确的官方版本。本周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官网转发了《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摘要)》,这份规划日前由科技部代管的《科技日报》受权发布。这是迄今为止唯一成文发布的电动汽车规划。


  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再次出现在今年“两会”之中。这个汽车业当前的焦点问题,在国内却一直陷于路线和目标的巨大争议中,最近还出现加速去泡沫化的趋势,有城市明确搁置电动车计划,发改委、工信部等主管部门酝酿多时的《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也迟迟未能出台。


  此次科技部发布的规划,并没有此前传言中的激进。规划充分肯定了短期内实现混合动力汽车全面产业化的重要性,提出坚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过渡与转型”并行互动的总体思路,最终实现汽车业“纯电驱动”的战略转型。


  定调路线之争 逐步向纯电动转型


  科技部的这份规划,充分回应了新能源汽车的路线之争。


  规划指出,从技术层面看,混合动力汽车技术逐步成熟,已进入产品市场竞争期,率先实现产业化,正成为汽车市场销售新的增长点。纯电动汽车电池技术进步加速,整车产品更加接近消费者需求;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商加快了纯电动汽车量产步伐;插电式混合动力作为一种具有纯电动和混合动力双重特征的电动汽车技术成为全球新的研发热点;以电池租赁为代表的纯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创新取得进展。燃料电池及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近年来取得突破性进展,国际上各大汽车集团持续投入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研发,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成本显著下降,性能指标已接近商业化水平。


  规划认为,经多年探索实践,国际汽车产业界达成了电动汽车产业化战略共识:在技术路线上,近期(2010-2015年),在依靠传统内燃机汽车技术改进和推进车辆小型化实现降低排放的同时,为满足更为严格的节能减排法规目标要求,应尽快推进混合动力技术的应用,并发展小型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中期(2015-2020年),在混合动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增加汽车动力系统电气化程度,加大小型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推广力度;在2020年之后,纯电驱动技术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发展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大幅度降低排放。在车型应用方面,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种类型的电动汽车技术各自具有最优的适用车型。对短途出行需求,可采用小型纯电动汽车;对长途出行需求,主要采用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或者燃料电池汽车。


  规划提出一个总体发展路线:“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角度看,发展电气化程度比较高的‘纯电驱动’电动汽车是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重中之重。要在坚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过渡与转型’并行互动、共同发展的总体原则指导下,规划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战略。”


  在此战略下,推进“三纵三横”的基本研发布局,在“三纵”方面,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作为纯电驱动汽车的基本类型;燃料电池汽车作为纯电驱动汽车的特殊类型继续独立作为一“纵”;混合动力汽车主要为常规混合动力汽车。在“三横”方面,“电池”包括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电机”包括电机系统及其与发动机、变速箱总成一体化技术等;“电控”包括“电转向”、“电空调”、“电制动”和“车网融合”等在内的电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技术。


  模糊目标 纯电动车要占总销量1%


  在此前业内披露的规划中,科技部曾提出到2015年电动车保有量要达到100万辆,而工信部和发改委提出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实现产业化,市场保有量达到500万辆。相比之下,科技部的规划显得更为激进。


  而在此次的成文规划中,科技部为电动汽车产业化设定了系统化的目标,对销量目标则给予模糊化表述。


  规划提出,“到2015年,在整车、关键零部件、公共平台等29个技术创新方向上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全面掌握核心技术,预期申请电动汽车核心技术专利达3000项以上,在30个以上城市进行规模化示范推广,在5个以上城市进行新型商业化模式试点应用,为实现电动汽车规模产业化、尤其是纯电驱动汽车销量达到同类车型总销量1%左右的重要门槛提供科技支撑,引领电动汽车新兴战略产业跨越发展。”


  而在工信部近日发布的《中国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透露2015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将超过50万辆。据中汽协统计显示,去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只有8000多辆。


  系统化目标还包括, “十二五”是以汽车电控化和动力混合化两大技术相结合为标志的产品换代与产业升级期。要推进各种常规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技术研发与大规模产业化,力争使我国混合动力客车综合性价比和市场占有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力争使我国混合动力轿车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


  这也是在未来4年,将以混合动力技术为龙头带动传统汽车节能减排技术的综合集成与全面进步。规划认为,为了使我国2020年乘用车燃油经济性达到国际同期水平,平均油耗应降至5升/百公里以内,采用混合动力为代表的重大汽车节能技术势在必行。


  规划还提出,“十二五”是将汽车小型化和动力电气化相汇合、发展我国小型电动轿车的机遇期。要使我国在以小型电动轿车为代表的各类纯电动汽车普及程度、以示范城市为平台的电动汽车全价值链整合水平、以锂动力电池为重点的车用电池产业国际竞争能力等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另外,“十二五”是将能源多元化和动力一体化两大趋势相统一,研究下一代纯电驱动平台,抢占电动汽车高端前沿制高点的科技攻坚期。要攻克以先进燃料电池/新型动力电池等为代表的一批前沿高端难点技术。


  实施路径 重点突破锂电池技术


  科技部规划也明确了电动汽车战略的实施路径。


  规划认为,我国中高级别以上轿车的纯电驱动平台技术尚不成熟,当前应在城市公共用车和私人小型轿车上优先发展“纯电驱动”电动汽车,形成“两头挤”发展格局,启动大规模市场;然后滚动发展,逐步挤占中高档燃油轿车这一市场空间。


  而燃油汽车小型化和电动汽车小型化是全球主流趋势,中国最具技术特色、产业优势和市场潜力。小型电动汽车可以成为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可以满足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交通可持续发展需求,可以促进我国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以及电池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和滚动发展,可以形成大规模市场需求。


  规划确定了“三步走”目标。在2008年至2010年,在大中城市公共服务领域开展新能源汽车示范。这一阶段现在已经过去。到2010年度,示范城市从13个增加到25个,重点转向纯电驱动汽车,全国25个示范城市约8000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投入示范运营。


  第二阶段是要在2010年到2015年期间,实现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开展以小型电动汽车为代表的纯电驱动汽车大规模商业化示范;实现燃料电池汽车在公共服务领域小规模示范考核;攻克深度机电耦合、新型电机驱动技术等前沿技术,研发以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下一代纯电驱动动力系统平台。为实现电动汽车规模产业化尤其是纯电驱动汽车销量达到同类车型总销量1%左右的重要门槛提供科技支撑。


  在此阶段,开展以能量型锂离子动力电池为重点,电池模块化为核心的动力电池全方位技术创新,实现我国车用动力电池大规模产业化突破。到2015年左右,在20个以上示范城市和周边区域建成由40万个充电桩、2000个充换电站构成的网络化供电体系,满足电动汽车大规模商业化示范能源供给需求。


  最后在2015年-2020年的第三阶段,继续推进纯电动汽车大规模产业化,并开始启动下一代纯电驱动汽车产业化进程。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