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行业的中国式生存

来源: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7/1/17   浏览5765次   

任何一个产品都有生有死,这样的新陈代谢成为所有产业的一种常态,但是中国摩托车产业的发展却更多地融入了中国的特色——庞大的生产力与创新研发、市场营销的严重错位,将一个产品从较高的附加值“竞争”到利润的边缘,然后将会在微车和电动车的围攻中整体消沉,这是很多人士为摩托车产业设想的发展归宿。
结论真的如此吗?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寻找破解之法,谁会成为未来摩托车产业新的领袖?谁能在这恶劣的市场面前重新焕发生机?一场市场生存的竞争已经开始。

产业问题:中国式悲剧

不可否认,市场消费乏力和经营成本的增加将整个行业带入亏损的噩梦,在摩托车行业高速发展之时,一切问题都被遮掩,而当这种高速发展趋于平缓时,生产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逐步被暴露和放大,引起人们的恐慌。此时很多人选择了逃离,将在行业中积攒的资本偷偷转移他用;有的人在束手无策中消极等待,用以往的积累在市场沉浮中死挺。 

很多人都将眼前市场的低迷归于国家政策规范后的价格上涨,情况真的如此?“不要老抱怨雅马哈价格贵,而是你们在缺乏开启市场的思路,如果现在每辆车给你降1000元你就能卖吗?情况还是如此,现在我们的经销商应该用智慧赚钱,而不能一味将市场的经营不善归咎于价格”。雅马哈总经理沃成昌一语破地。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现在市场的冷落?

1、行业生产企业混乱局面改观不大。首先产能大于市场需求,在摩托车品牌高度集中化的市场条件下,使市场竞争无序并呈现恶意化,价格战、促销战充斥整个市场。其次,大品牌少,小品牌多,大小品牌在市场中的搏弈致使大品牌被拖入价格的旋涡,小品牌疲于应付,后期发展乏力。 

2、利润和产品结构不合理。据统计在我国摩托车产品品种中的高档摩托车比例占15%,中档摩托车约占35%,而低档摩托车占50%以上,经销商主要依靠低档摩托车占领市场,获取利润,而靠高中档摩托车吸引消费者,市场的持续低迷致使产业消费结构极为不均衡。 

3、营销手段落后,表现在: 

(1)营销方式单一,简单、粗放,只重“高空”热炒品牌,忽视品牌建设,只做渠道不做市场,使企业品牌难以长远发展; 

(2)营销的急功近利,造成品牌的透支与市场违规,发展难以长远; 

(3)营销的短视,注重造势忽视质量,以牺牲质量换取利润以及经营行为随意性强,缺乏长期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

现在所有的企业和经销商都能深刻地感觉到两个字:危机,如果在很短一段时间内不能使自己的经营有所起色,摆在每个人面前的有两条路:要么退出,要们在等待中死亡。

危机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诚信危机:表现在品牌泛滥,仿造成灾,折射出整个行业缺乏自律,流通秩序的混乱。再者,从前不久的“中裕门”事件后,很多经销商和配套商对整车企业的信誉度都产生怀疑,在投入过程中都是试探性地合作,无形中加大了沟通成本,不利于资本的最大化运作。 

2、创新危机:为继续延伸市场链,摩托车企业必须通过开发创新新的产品来延续市场的发展,但其最终是价格比拼、概念炒作、仿效成风,产品的实际质量提高效果不显著,消费者信心受挫,使得企业新品推广难度增加。 

3、终端危机:市场经营环境的改变和产品竞争力的减弱,很多经销商都在赔本经营,等待“黑夜”过后的黎明。究竟他们对摩托车行业的热情还能维持多久?一切未知。

洗牌另解:中国式尴尬

行业最低迷时刻,也是英雄攻城夺地最好的时机。

摩托车产业大洗牌,这个称呼绝对可以登得上摩托车行业流行语榜首,但是洗什么牌,如何来洗,很多人都不明就里。

摩托车行业究竟是一副怎样的牌?“游击队”痛恨大企业的蛮横,大企业烦恼小企业的骚扰。所以几个“大枭”在一起碰头后,想将行业的游戏规则重新来划定,洗出有利于自己的“规则”,让小企业没有玩的筹码,尽快为行业的发展腾出市场。但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几番整顿只不过为摩托车行业创造了流行语来作为媒体的“下笔料”,产业环境的改善并没有多大的起效。

“虽然亏损已是必然,但几乎所有的摩托车企业和商家还是抱着先活下来才有机会的心态,咬牙硬撑。”行业人士一语道破了行业不得不面对的尴尬。

 “国家政策的规范和生产成本的提高,最终会把一些企业不懂科学管理、产品没有品质保证、服务缺乏齐备功能的品牌淘汰出局。而摩托车行业里流行的‘洗牌’一说,蕴涵着某些大品牌对新生品牌的不屑。这不是好的心态,市场的容量还是那么大,不会因为哪一家企业倒闭而有所改变。竞争根植于公平的土壤,不存在谁对谁嗤之以鼻。谁主沉浮还不能肯定,起的早不代表身体好,大企业有‘规模优势’,但是小企业的成本优势也不容忽视。如果摩托车行业的产品质量问题得不到重视和根本解决,无论是竞争和洗牌也将永远都是无序的!”行业内人士如此分析。

显然,摩托车行业的“漂洗”还需要过程。

国内很多做得比较出色的企业,得益于规模上的采购、现有强大的分销渠道和品牌的强大号召力,而一些知名度不高的企业的利润空间已经濒临绝境,在微薄的利润和市场需求多元的市场下,开发新品资金和技术缺乏,一味进行概念炒作然后迅速释放,市场信任度不高。洗牌后的行业发展呈现一下趋势:首先是牌越洗越少,市场竞争逐渐向优质品牌集中。其次是随着市场进入的门槛不断提高,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将不断增加,一些“体质”不是很健康的企业最终会被淘汰。

[$page]

多元遇困:中国式困惑

利润是企业生存的目标和动力,但是对于利润无节制的攫取也许会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造成伤害。在经营遇困的形势下,多元化成为很多企业转移利润危机的首选。

有人说,中国摩托车企业做汽车,比别的企业做汽车更有优势一些。答案真的如此吗?仔细剖析,这样的假设不过是很多企业多元化发展的一相情愿。

中国摩托车行业竞争激烈,在全球无人出其右,这一点是现实。但这些都不足以成为摩托车企业做汽车的理由。为什么?两个原因:第一,汽车与摩托车属性不同,用做摩托车的思维做汽车肯定不行;第二,单纯依靠摩托车资本积累企业进行巨额投资的难度比较大。

当摩托车业发展一定阶段后,特别是在步入了漫长的成熟发展期后,企业很难再保持迅猛的发展势头,相应的发展步伐趋于稳定。这并不是说企业就没有发展空间。就目前我国摩托车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许多企业还可以做强做精,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增值增效。将触角延伸到上游供应商,下游分销商,在这两个领域也可以分得一点利益。

进入汽车领域的这些企业,比如家电、手机和摩托车,由于竞争激烈,整体盈利水平下降,所以这些企业一直在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更大的发展平台。虽然汽车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但行业平均利润率仍然很高,自然吸引了它们的目光。向汽车行业发展,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成了许多民营企业家的共识。

汽车行业的门槛很高,这些匆忙进入的企业事先对可能遇到的困难估计不充分。以资金需求为例子,汽车企业要获得成功,需要持续不断地投资,不要以为低价收购了一家汽车制造企业就可以信心十足,制造设备的投资比起今后在产品研发,品牌建立、维护和营销方面长期、持续的巨额投资来说,只是冰山一角。而且民营企业为了进入汽车市场所收购的工厂,很多都不是优良资产,产品也没有很强的竞争力。

多元化帮助企业突破既定的产业约束,以避免所处产业衰退或产业环境不利时企业衰退甚至衰亡,从而实现连续成长。在产品生命周期日渐缩短和企业经营日益国际化的今天,成功竞争不再是转瞬即逝的产品开发或市场战略的结果,而是企业具有不断开发新产品和开拓市场的特殊能力的体现。企业的自身能力将严重制约着产业转型的方向和创新的程度。

2000年,隆鑫率先进入汽车行业,通过兼并重组原成都山鹿汽车厂进入客车制造领域,主要生产、销售各类客车、特装车。按照当时隆鑫的公开说法,隆鑫计划在3年内滚动投资10亿元,用于开发生产客车。2002年5月,力帆汽车项目正式立项。2003年10月,家电企业奥克斯公司出资5000万元,成功收购了沈阳双马汽车95%的股权,进入汽车制造业,随后奥克斯宣称以80亿元巨资在宁波投产45万台汽车工业园;同月,美的集团首期投入资金3亿元,正式收购湖南三湘客车的全部股权;2004年初,波导与南汽合资;2004年3月夏新电子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自有资金投资1.75亿元,与南汽集团共同组建合资公司……据统计,一年多时间有30家民企涉足汽车业,其中摩托车企业占据了显要位置。摩托车利润微薄,而汽车业优势明显:首先是中国潜在汽车市场全球最大;其次是汽车产业正在坚定地走向开放,国家表示将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进入汽车领域,减少对汽车市场准入的行政性审批,鼓励各类企业公平参与竞争。

但是,摩托车行业和汽车行业的差异太大。造汽车是不是把底盘、发动机、车身、ABS等等拿来一组合就成了?清华大学汽车系主任欧阳明高指出,汽车整车的匹配技术是不可缺失的核心技术。汽车的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动力性、操作稳定性都是指汽车的系统性能。“汽车是一个系统工程,绝非攒车那么简单”。其次,由于汽车市场的竞争不仅是产品质量、价格的竞争,还包括顾客心理、人性化设计、美感欣赏等汽车文化的竞争,还有环保法规、售后服务等方面的竞争。因此,“摩帮”进入汽车业还面临着网络与售后风险、知识产权风险、资金风险。

价格、技术含量、售后服务等方面的约束,业界认为摩托车企业进入汽车业还要适应一段时间。

隆鑫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