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车“农村包围城市”渐成燎原之势

来源:中电动车网      2012/6/28   浏览732次   

  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全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教授郭孔辉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本来电动车可以发展得更快,由于政策不顺应民意,已经耽误了相当长的时间。总有一天人们会问,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低速电动汽车市场容量惊人

  2011年,山东省全年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数量达到6.8万辆,其中纯电动客车约为700辆、混合动力170辆、小型低速纯电动汽车达6.4万辆,销售收入高达300亿元。

  这一骄人成绩的背后推手,是山东省汽车行业技术创新联盟在逆境下制定的《低速电动汽车标准》。在全国电动车发展进入瓶颈之际,山东省率先在全国开始了省内的自发试点。

  今年一季度,山东全省生产低速电动车达到两万辆,同比增长98%。记者了解到,以山东时风汽车为例,去年生产低速电动汽车近3万辆,2012年计划生产5万辆,可满足35公里每小时的正面碰撞要求,分为运行时速50公里每小时和80公里每小时两种。

  郭孔辉表示:“这种80公里每小时的电动车使用成本为每公里耗电一角钱,如果是在夜间充电费用还可以降低一半,而且最高配置的车仅需4.58万元一台。”

  郭孔辉指出,速度指标适当、续驶里程不太长的低速电动车,其经济性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电动汽车,“减肥、少装电池,才是电动车今后发展的明智选择”。

  但眼下低速电动汽车不属于政府鼓励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之列。虽然主管部门没有明令禁止发展低速电动汽车,可是由于其不能进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所以不能上牌,仍属于受限制的行业。

  尽管如此,除山东外,河南、江苏、广州等省的乡镇市场中也涌现出大量低速电动汽车。北京智电未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资深分析师梁成翔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他在对一些中部省份进行调研时发现,由于低速电动汽车价格低廉、用车成本低,不仅在乡镇、农村汽车市场已经占有非常重要的份额,而且还出现了细分的受众市场。

  地方政府的默许与支持

  当前,山东是拥有低速电动汽车生产企业最多的省份,政府与民间都给予了很多支持,但这种支持与中央决策部门的主导方针却并不一致。

  郭孔辉说:“我国中央一级的政府管理部门对相对低速、短里程的电动车一直采取遏制态度。甚至有人认为,鼓励低速电动车发展就是主张发展"垃圾技术"。”

  他指出,我国中小城市和农村对指标相对较低的电动车需求很大,过于强调发展“高技术”的电动车并不符合中国国情。市场需求旺盛的电动车,政府不允许上路;行销欧美市场的产品,在国内却被称为落后不堪的“垃圾技术”。

  “我认为,从低速电动车低端市场切入是扬长避短,先低端后高端是一种循序渐进、按照科学规律发展的道路今天的低端就是明天的高端。”郭孔辉说。

  目前,我国很多中小城市出于交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实践中体会到小型低速电动汽车在短途运输中的优越性,正倾向于摆脱中央束缚,并试探着默许小型电动车在本地区生产及运行。

  据了解,江苏省已制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换电站技术标准,河南省与广州市也允许低速电动汽车上相应的电动车号牌。

  对于这种发展趋势,与会的许多业内专家都表示值得推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前部长李毅中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对郭孔辉观点的认同。他表示,对于已经默许开展低速电动车生产与运行的省份,中央决策部门并不会叫停,对于推广得比较好的小城市与农村应该支持。

  渐成燎原之势

  通过发展新能源车实现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口号正在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在峰会上就表示,行业内对“弯道超车”的认识已经更趋理性和冷静。

  与会的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殷承良对《中国科学报》记者直言:“"弯道超车"就是胡说八道,绝对不是有车企工作经验的人能说得出的话,只有扎扎实实做技术才是正道。”

  低速电动汽车在不被政策允许的条件下日益成长壮大,已体现出其扎实的功底。

  郭孔辉表示,市场需求不仅可以拉动电动汽车的产业化,而且依靠小型电动汽车的低成本优势还可以产生效益,并带动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技术的提升,促进高端电动车的产业化。

  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小城市和乡村从发展小型电动车中尝到甜头,大有星火燎原之势。“未来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兴起将是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而这需要政府相应的政策支持。”郭孔辉说。

  殷承良对“农村包围城市”的说法表示认可和赞同。他认为,即使政府决策部门不出台相应支持文件,也不影响今后低速电动汽车在全国的飞速发展,市场的需求决定了其必将呈现燎原之势。

  不过,由于低速电动车使用的铅酸电池污染严重,李毅中表示,今后我国要大力发展锂电池,在发展低速电动车的同时,铅酸电池应退出市场。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