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电网多个问题亟待解决 电动汽车充电尤突出

来源:中电动车网      2012/7/31   浏览2807次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来减少碳排放量,提高对大规模间歇式能源的消纳能力,针对社会各行各业的需求提高供电可靠性,提升电能质量,这是国内建设智能电网的主要动力所在。

在我国,建设智能电网主要有两条主线:技术上体现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管理上体现集团化、集约化、精益化、标准化。电网智能水平的提升,不光是管理手段的提升,更需要电网内部管理理念随之变化。

众多问题待解

1、配电自动化

目前国内配网自动化的建设风风火火,但很多建设者对于要达到的目标和实施路线不明确。由于配网自动化的投资很巨大,必须“好钢用在刀刃上”,不应全面铺开,针对不同级别的供电区域有差异化的实施方案。目前国内的配电网一次网架结构较薄弱,单电源供电较多,不能满足N-1原则,无法实现馈线自动化这一重要功能。

一次设备技术相对成熟,为了满足遥控的需要,要进行电控化,甚至智能化的改造。自动化终端设备实现分布式智能处理还需要实践检验其成熟度。通信平台的建设至关重要,目前主要考虑采用光纤、无线、载波等通信技术的混合使用,但在具体的选择上还未达成共识。海量的配网自动化设备维护,对供电局的人员配置和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可再生能源、储能及微网能量管理

未来城市内实现高密度可再生能源发电,会根据发电规模的大小在配电网或用电网层面实现并网运行。为了消抑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间歇波动特性,会配套建设储能装置。受城市内占地和投资金额的限制,而储能则因技术不成熟、成本高企等因素,导致清洁能源及储能目前的建设都很难大规模商业化推广。微网能量管理作为智能电网重要研究课题,目前还处在研究阶段。

3、电动汽车充电

我国寄希望于电动汽车能带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实现“弯道超车”。但电动汽车整个行业的运营模式还有待研究讨论,目前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都已确定了以换电为主,充电为辅的运营模式,但汽车厂家希望全部以充电为主,毕竟电池在整个电动汽车中占有很大一部分利润。在换电模式方面,究竟是以就地集中充换电为主,还是配送换电为主,也存在着较大争议。不过,就目前的市场运营状况和国家的政策来看,换电模式,似乎有被“冷落”的趋向。单台充电设施的功率可达几千瓦,大规模充电设施与主电网的协调运行和有序充电控制,是电动汽车发展中不可忽视的技术难题。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