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广及宏观产业政策扶持下,我国的电动汽车及周边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效。据不完全统计,至2012年,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试点工程已建成并投运覆盖26个城市的87座标准化充换电站、5179台充电机和7031台交流充电桩,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电动汽车充电装置最多的国家,同时已完成杭州古翠、青岛薛家岛、北京高安屯、苏沪杭城际互联4大示范工程。另外,各车企陆续推出一系列纯电动汽车,比亚迪E6、众泰5008EV。看上去,国内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百舸争流的景象。
判断产业是否得到有效发展的标准还得看社会大众对其的接纳程度,就目前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国内私人购买电动汽车的人群还微乎极微,大部分民众尚处于观望态度。如今电动汽车的购买力主要集中在政府采购、社会集团客户采购上。究其原因,一则民众对该新兴事物了解不足,二则对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不敢恭维,特别是第二点成了严重影响电动汽车被广大民众接纳的短板。
那么电动汽车如何被广泛的大众接受,如何在国内汽车产业格局中迅速崛起成为了值得相关部门考究的一个课题。
较国外先进发达国家,我国的电动汽车产业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虽然在基础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对于电动汽车产业的支撑还是远远不够的。具体体现在:充换电站、配送站布局还不够广泛,电池续航里程数还远远不够,整车性能还不能得到消费者的充分认可,能源供应企业、车企的利益还未能得到有效平衡。以上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动汽车的发展、推广、普及。
虽然电动汽车被各方均认可为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但就目前而言,国内民众对电动汽车的接受程度还不够。作为新生事物,其在价位、方便性尚未得到有效表现,与传统汽车相比并不具备明显优势,甚至还不如传统汽车。
为推动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长足发展,在地方各地部门加大财政补贴的同时,及时有效的平衡能源供应汽车、车企之间的矛盾,充分引导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有效性也应该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有一点是值得我们期待的,电动汽车产业作为一个朝阳工程及规划中的我国未来工业的支柱,在政府、企业的共同打造下,必定会朝着有利、成功的方向发展。电动汽车产业所带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明显。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