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破解货币幻觉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07/1/29   浏览3166次   

上周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表示“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积极探索和拓展外汇储备使用渠道和方式”。再次表明中国政府开始着手解决外汇储备难题。

众所周知,截至今年初,中国外汇储备额已经高达1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而美元不断贬值的现实,令外汇储备资产缩水的风险大幅提升。或许汇金的诞生,为外汇储备的投资、使用开辟了新的途径。不过汇金原本使命并非解决储备问题,而是金融系统救助。如今金融系统改造已近尾声,汇金投资模式岂能无限复制?据悉,中国政府正试图建立一家类似于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的“外汇投资公司”,专门负责部分外汇储备的投资。但究竟是汇金角色转换,还是建立一家全新的公司?如果是建立一家新公司,那么它与汇金公司如何定位?

而在管理现有外汇储备的同时,适当放缓外汇储备的增速,同样重要。据海关最新统计,2006年我国实现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再创纪录。有媒体报道称,如果中国的贸易顺差继续扩大,而且中国政府不改变其汇率政策,中国外汇储备可能会在今后四年内翻一番,达到2000万亿美元。那么2005年以来,我国实行的人民币对美元小幅稳步升值的汇率政策是否需要调整?而人民币升值,能否根本解决国际收支失衡的状况?

针对以上问题,本报诚邀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副部长魏加宁和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研究员王元龙,齐聚本期“天下论衡”。本期论坛由本报记者李振华主持。

(刘巍)

1. 汇率政策之辩

国际上已经先形成了人民币升值30%-40%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小幅稳步升值,实际是上把投机人民币升值的风险确定了,形成了一个无风险环境。

主持人:有机构估计,如果中国的贸易顺差继续扩大,而且中国政府不改变其汇率政策,那么中国外汇储备可能会在今后四年内翻一番,引发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在上周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表示,中国应当“加强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积极探索和拓展外汇储备使用渠道和方式”,也引发了许多猜测。那么中国现在对美元小幅升值的汇率政策是否应该改变?

左小蕾:2004年,关于外汇储备多寡的争论就已经开始。其实2001年,日本就提出人民币升值问题,但形势并不严峻。直至2004年,美国在贸易顺差以外出现巨额财政赤字,引起国际经济失衡的担心。2004年中国贸易顺差,虽然仅为同期GDP的2%,但是该年进入中国的外汇已高达2000多亿,人民币升值的问题立刻被强化。归结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美国为恢复经济,低利率来发行货币;二是人民升值的炒作。在此之前,国际游资已经把石油、黄金、房地产等都炒过了,于是开始炒作亚洲新兴经济体的资产,包括印度、中国。所以说,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的原因,就有如一个循环:因为中国外汇储备增加过快,贸易顺差持续,所以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而又因为对人民币升值的炒作,再加上国际化、信息化的推动,进一步增加了外汇流入,更加大了“货币幻觉”。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