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5大车展之一,本届主题指向未来

2012巴黎车展前瞻 三菱发布首款插电SUV奔驰新S级亮相

来源:      2012/9/17   浏览794次   

  9月29日,2012巴黎国际车展将隆重开幕。作为全球5大车展之一,两年一届的巴黎车展总是吸引着全球的目光。世界顶尖车商使出浑身解数,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

  这次,巴黎车展的主题为“未来,从现在开始。”上一届巴黎车展前夜,戴姆勒董事会主席兼梅赛德斯-奔驰总裁蔡澈曾说:“今年巴黎车展是常规车展的最后一次,以后将是电动汽车的天下,奔驰今年就带来了很多电动汽车及新技术,这是一次革命。”

  是的,改变未来的变革已经开始。

  “概念车+新能源”为最大看点

  每一届国际车展,概念车都最为大家期待。巴黎车展同样不例外。两年前的巴黎车展,奥迪E-TronSpyder、奔驰A级E-Cell EV纯电动车一出现就让人眼前一亮。

  而此次车展为了“未来车”的亮相,专门开辟了一个2万平方米的新能源汽车馆,设置了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试驾车道,可供50辆车同时试驾。更别出心裁的是,试驾车道一直通向巴黎大街,最大地优化驾驶体验。

  在一众概念车中,有一款“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韩国双龙概念车不得不提。早在2011年,双龙的E-XIV跨界概念车首次亮相,而在今年的日内瓦车展上,双龙则带来了升级版的E-XIV,但是依旧没有发布其详细的配置信息和具体发布的日期。

  不过,在本届巴黎车展上,双龙E-XIV将迎来首次发布。据海外媒体披露,e-14的动力系统将是一个极大的进步,因为它舍弃了之前车型的汽油发动机,采用了一款增程型的电动动力传动系统,预计续航里程与丰田普锐斯插电版相当。

  而在车顶的设计上,则新增了太阳能电池板,这意味着e-14会混合使用太阳能动力。不过,让人略显失望的是,该电池板主要向车内系统供电,而非动力系统。

  双龙E-XIV计划于明年投放海外市场。在经历了破产重组后,韩国品牌双龙已经在去年宣布重返中国市场,不过,此款电动车在中国市场投产可能性小。

  百公里耗油3升

  显然,概念车不仅仅停留在概念上,不少过往发布的概念车已纷纷投产。巴黎车展上,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三菱汽车将发布插电式混合动力版欧蓝德。据悉,该车型搭载了“插电式混合动力EV系统”,结合了全球首款量产电动车i-MiEV的EV技术以及三菱高水平的发动机技术,是全球第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SUV车型。

  目前,低碳、零排放是欧盟汽车工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欧洲各大车企也积极地进行新能源车型的研发。据法国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69%法国人表示,如果电动汽车的价格不比普通汽车高出许多,他们更倾向于购买电动汽车。在众多新能源车一较高下之时,传统传动模式的车也不甘示弱。

  法国本土品牌雷诺推出了新款Clio,先期推出的0.9升TCE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为66KW,其百公里耗油仅3.2升。而更为夸张的是,同样为小型车的奥迪A2,曾录得百公里仅耗油3升的纪录。雷诺Clio计划于明年正式上市销售,0.9T车型百公里耗油仅3.2升,随着西亚特Leon等小众车型在国内上市,Clio也有望引入国内。

  主角是谁?

  作为法国本土车厂,巴黎车展一直是本土品牌大展拳脚的理想舞台。不过,从海外媒体的报道上看,都对大众高尔夫7情有独钟。

  有人说,巴黎国际车展是一场盛宴。那么盛宴的主角就非高尔夫7莫属。

  “在我看来,第一代高尔夫像一个17岁的小女孩,很漂亮,不过还没有长大成人。而现在的高尔夫则已变成一个美丽的女人。”乔治亚罗在2010年接受采访时说。

  据德媒报道,高尔夫7在德国起售价格为16975欧元,折合人民币为14万元。不过,要到达供应商手中,也要等到11月10日。而高尔夫7有望于2013年实现国产,产地在佛山。时间可以使一个女人变得更有韵味,也可以使一个男人更加成熟稳重。127年过去,成熟的奔驰依旧是主角的一员。这次,奔驰带来新一代S级。据悉,本次车展,奔驰将在新一代S级车型上沿用“Aesthetics”雕塑的概念展示。

  2010年,奔驰第一次用“Aesthetics”来预展当时最新的CLS级车型,流线型的汽车雕塑在绚烂的灯光效果配合下,让观众大呼过瘾。新一代S级的技术亮点将包括魔力车身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用摄像头和传感器扫描前方的路面,发现颠簸不平的地方,从而对减震器做出相应的改变。

  记者了解到,新一代的S级将会在明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正式发布亮相。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