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在天津等地调研发现,在大型示范城市推广新能源汽车遭遇“市场梗阻”的同时,三四线城镇却存在电动汽车巨大的市场需求;中高端电动汽车受政策热捧却遭市场冷遇,而小型电动车市场广阔却受打压。
不少接受采访专家认为,这些现象说明我国启动和发展电动汽车产业急需新的战略思维和动力机制:应准确洞察潜在市场,真正明确系统性创新主体,使政府产业政策更加有效。
电动汽车推广存在误区
2010年6月,国家四部委联合发文开展示范城市推广新能源汽车,但进展却不理想。截至2011年底,25个示范城市中仅有五个城市完成了1100辆的推广目标,完成率超过50%的城市只有10个。工信部统计,2011年全年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销仅8000多辆,这与2015年达到50万辆以上的产销目标相去甚远。
作为事关国计民生的战略新兴产业,电动汽车在中国是否果真“市场不成熟”、“言之过早”?记者调研发现并非如此。
在天津郊县宝坻区,记者看到,这里起步价四元钱的电动出租汽车非常受欢迎,市场“供不应求”。负责运营的天津百泰新能源汽车租赁服务公司董事长霍俊奇介绍,宝坻城区不大,电动汽车主要在南北五公里、东西五公里的小圈子里转,而汽车电池续航能力为最高120公里,作为短途的代步工具完全能满足区域内大部分居民出行的需要。从经济角度看,电动汽车百公里充电费用只有八元左右,按每天运营100公里算,每个司机每月还能赚到4000元。
“只要鼓励政策到位,电动汽车在三四线城市和新型城镇、农村有着非常大的市场前景。”霍俊奇认为,公司自去年成立以来,用于出租运营的电动汽车就快速增加到了150辆。预计仅宝坻区市场容量就超过1000辆。“全国有2800多个县级城市,交通工具的更新换代对电动汽车有着广阔的需求。”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