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动车补贴“橄榄枝”市场遇冷

来源:中电动车网      2012/11/13   浏览577次   

就在近期多地频传新能源电动车扶持加码之际,一个“政府抛出高补贴、汽车制造商不愿产、消费者不买单”的国内新能源电动车市场怪圈也越加清晰。

    “大家对这个越来越打不起劲了”,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向人民网财经记者表示,一般人认为用新能源电动车还是有风险,毕竟不是常规车。必须在足够经济的前提下,使用又足够方便才会有动力去买。现在两方面都没有达到,就是卖得不好。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今年1-9月,国内主要乘用车企业销售新能源汽车6982辆,其中纯电动车3009辆,混合动力车3973辆。在上海,市经信委相关人士介绍,目前累计示范推广约2000辆新能源汽车,2011年产销1000多辆荣威750、通用新君越混合动力轿车。这一数字与上海市2015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目标3万辆相差甚远。

    补贴遇冷

    上海是国家首批公共服务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首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据多家媒体报道,目前国家对纯电动汽车最高补贴为6万元/辆。上海已上报的新能源补贴方案中,将在国家补贴基础上按照2000元每千瓦时进行补贴,纯电动汽车最高补贴4万元/每辆,还将在中心城区投放2万张免费牌照。

    这些“橄榄枝”看上去非常诱人,但是受访的多位人士向人民网记者明确表示,“不会买,价格高,充电不方便”。以上汽集团刚上市的“首款量产纯电动汽车”荣威E50为例,上市车型价格是23.49万元,与比亚迪e60先行者纯电动车36.98万元的上市价比便宜不少。

    “算上国家和预计的地方补贴荣威E50价格在10万出头。即使有免费车牌也是特殊号段,车报废后就收回去了”,受访者之一上海某大型合资企业一位高级工程师表示,“不想买最主要还是充电问题,电池贵,充电不方便,我所知上海也就嘉定那边有充电桩”。这位工程师目前有一辆荣威550,尽管耗油量高,但表示仍愿意买燃油车。

    上汽集团相关人士称,E50年底前销售目标为200台,拟投向示范城市。与比亚迪不同,其主要瞄准私车市场。

    记者在荣威E50上市当天,曾致电本市徐汇区几家4S店问询,销售人员表示该店尚无新能源电动车售卖。此前,多个汽车商推出的电动车都为地方政府或者关联企业采购。

    硬伤难消

    抛开技术问题,林伯强表示,产销上不去跟目前基础设施有很大关系。“如果开到中途没有电怎么办,这些东西除非给我有很大的动力,我才会改变去买电动车”。以厦门为例,奇瑞有一款车补贴之后价格为8万多元,国家电网还给配套,买车后在消费者家里或者停车场安装充电桩。“但即使家里安了一个,仍难有方便的问题,出去怎么办?”

    市场的遇冷也让汽车制造商不愿意过度费心。一家大型汽车制造商公关部人士私下曾向记者透露了这种心迹,投入成本高,量产难度大,又不好卖。

    据了解,上汽集团目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投入了60亿元,E50从研发到推出共耗时三年多。该公司新能源汽车事业部总经理日前在一个论坛上坦承,真正批量上去后,各式各样的问题都会出来。实际上,动力不足、里程、电池储能技术等问题近几年也数次见诸报端。

    曙光仍在

    按照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到2015年,中国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将达到50万辆,2020年超过500万辆。同时设定了能耗目标,支持力度空前。但对其节能减排的作用,林伯强认为尚存争议,相比于燃油车,新能源车只是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个机会,前提要看电从哪里来。“如果是火电煤电,还不是一样”。

    “力推最重要原因还是来自能源安全问题”,林伯强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很高,而每年新增消耗量绝大部分来源交通。另外则是技术问题,寄望通过发展新能源追赶发达国家。

    新能源车发展依然明晰,由于电价比汽油价格低得多,电动车用车成本是非常低的。林伯强判断,“政府如能继续加大投入,大规模解决方便性问题,发展速度会上去”。

    推出新能源车多年的比亚迪发展至今才有好消息出来,王传福近日称,“今年第四季度比亚迪在这一领域可以实现盈利,虽然额度不大,预计201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能迎来拐点”。目前,比亚迪投放约800台e60纯电动车在深圳出租车市场。有分析认为,比亚迪经验表明,纯电动车现在可能更适用于城市公交系统而非个人消费。

    上述模式仍主要受益于政府鼓励消费政策。这里一个暗含的风险是,如果将来政府的高补贴取消怎么办?也考虑到这个因素,比亚迪11月初推出一个“城市公交电动化解决方案”,在银行贷款支持下,消费者可以“零首付+分期付款”方式购车,在预防高购车成本上领先一步。目前阶段,高补贴依然是主要手段。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