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会否加速升值引发争议 不能屈从美国压力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2007/2/5   浏览3020次   

进入2007年,人民币升势颇为凶猛。

刚刚过去的1月份,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曾多次创出汇改以来新高。1月25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7.7735,成为当月最高点。此后汇率小幅回落。

紧接着,在进入2月份头两天,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连破7.77、7.76两个整数关口,再次接连创出新高。

至此,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累计升值幅度已近6%。

各大国际投行也纷纷调高了今年的人民币升值预期,认为今年人民币将保持更快的升值速度,而5%几乎成为各大投行经济学家的共识。

对此,银河证券首席分析师左小蕾指出,市场人士固定升值预期的错误行为,会创造一个无风险的投资环境,从而造成了大量资金和热钱的涌入,在大肆炒作之后,它所反应的是欲望的需求,而不是真实的市场需求,可能会导致过度升值,我们要谨防重蹈日本的覆辙。

左小蕾强调,目前存在的3%利差是一定程度可以阻止热钱的涌入,但是并没有必要进行相应幅度的升值。目前鼓吹升值的人大多是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

除了来自市场预期的压力,基本经济因素方面也给升值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中国GDP的增长速度较快,对与我国有经济往来的国家而言,有较大吸引力。来自贸易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使得外汇市场供过于求,2006年,中国贸易顺差高达1774.7亿美元。

此外,由于中国实行的强制性结售外汇管理制度,资本项目不开放,形成较大市场供给,央行不得不大量买进外汇。而且目前中国的外汇市场不发达,缺乏有效投资工具和规避风险的工具,不能容纳更多的外汇,于是集中成为外汇储备。2006年,中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

国内的种种情况都给升值造成巨大的压力。央行一直以来对“将进一步发挥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强调,也被市场人士认为是人民币将加快升值步伐的暗示。

[$page]

1月10日,发表于商务部官方网站题为《外经贸发展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挑战》的报告曾指出“人民币适度升值从长远看有利于中国外经贸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这一度被解读为代表了商务部的态度,但此后商务部官员否认了这一说法,随之将报告也做了删除处理。

2月1日凌晨,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向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发表讲话,再次呼吁提高人民币弹性。国内国外的双重压力使得人民币似乎不得不升值。

国际金融专家王元龙博士指出,与美国前任财政部长相比,鲍尔森的意见更值得参考,我们要注意,鲍尔森所提出的是提高人民币弹性,而不是维持目前的“刚性”。双向变动更合乎市场规律,也能有效地阻止一部分投机市场的行为。但是鲍尔森所说的自由汇率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他强调,目前市场人士大多只关注到了美元兑人民币的忽略,而忽略了美元本身一直在走软这一重要情况因素。

人民大学金融研究所赵锡军指出,此前6%升值并没有对中国经济造成明显影响,这是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各项政策的实施是有关系的。但是继续大幅升值,可能对中国的经济造成冲击。而且现在W TO过渡期满,保护政策已经撤销,贸易以及投资领域面临外来的冲击加大,持续升值对外贸会带来大的影响。小幅升值可以促进经济结构平衡,提高出口企业的产品素质以及企业竞争力,但是企业的成品开发需要一个周期,短期大幅升值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因此,升值幅度需要谨慎。

目前,中国60%的企业从事的是来料加工,“人民币升值,外资来料加工企业因为成本降低,竞争力反而有所提高,我们的顺差会仍然提高,”王元龙强调。

相关数据显示,1月底人民币累计已达到6%的升幅,但是2006年全年中国的出口额未减反增,顺差继续扩大,因此,通过升值解决顺差以及高外汇储备的方式还值得商榷。

2月1日,美联储做出维持利率保持在5.25%的水平不变,这也意味着美国不会对其造成的全球流动性过剩进行收缩。“美国的经济政策是根据其国内的经济状况来制定的,不会根据中国的状况来调整,同样,人民币不能屈从美国的压力而升值。”左小蕾表示。

徐思佳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