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狂欢真正风险在哪?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2007/2/5   浏览3622次   

据香港商报报道,对‘消息市’和‘政策市’决不陌生并颇多切肤感受的中国股民来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周二发表的那番讲话,应该是一个明确的信号。据报道,在迪拜召开的中国-中东峰会上,成思危表示:中国股市正在形成‘泡沫’,投资者面临投资行为不理性的危险。这是一位中国的高级官员首次就狂欢中的中国股市所发出的最为明确的信息。

对照狂欢乃至狂热中的市场,以及与市场相比热度也丝毫不逊的泡沫争论,成思危的表态颇堪玩味。也许,这可以理解为对泡沫争论的一个官方倾向。就在30日,‘盛世牛市’论的坚定鼓吹者韩志国发表长文,力挺当前的中国股市泡沫不大。他不仅系统地将本轮牛市论证为最为健康,是成就不是负担,同时,还不厌其烦地将‘泡沫论’支持者的大名和观点一一列出,逐个批驳,并告诫管理层,不能成为‘没有牛市盼牛市,牛市来了怕牛市’的新时代的‘叶公好龙’。

泡沫之争,并不鲜见,争论尽管激烈,实际也还在探讨的通道之内,并未氾滥为纯粹的意气之争。即便我们不赞同韩志国的‘健康’与‘成就’,却也不认为目前的泡沫已经足以引发崩盘,前提是,各方对积聚的风险应该有足够的警惕。

自然,成思危的表态是及时的,他提醒投资者检讨自己的投资理性,入市买卖究竟是应该更加注重内在的价值,还是因为股票价格在上涨?其关于‘从利润、回报率和其他指标来看,70%的内地上市公司没有达到国际标准’的论断,则更是其‘盛世危言’的核心所在。但是,大多数内地上市公司达不到国际标准,并不是一个新发现。提醒投资者注重上市公司的内在质量,理性投资,也是监管层历来的谆谆教导。但垃圾股却每每逆市上涨,不仅堪称中国股市的一个鲜明特色,也教给了中国股民一种极其另类的投资理性。而此时强调注重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注重投资风险,用意究竟何在?总体判断,经历了股改的上市公司和中国股市,虽远未脱胎换骨,但其发展方向,尚在可控之内。如果各项措施到位,假以时日,一个健康有序的新股市,未必遥遥无期。

成思危的泡沫表态,大体可以有两个方面的理解——于长远,监管层希望股市延续健康有序的发展目标和节奏,而于当前,牛市的狂热加之监管的滞后,实际已经积聚了大量的泡沫,并隐含震荡的风险。投资者狂热,开户者日多,是当前股市的一个明显特征。媒体报道,最新的日开户数已经突破9万。高涨的获利预期,为A股注入巨量资金的同时,也带来泡沫的隐忧。据悉,许多投资者的资金一方面来自银行存款,另一方面还来自向亲戚朋友借款,甚至把住房抵押给银行。而A股许多公司的股价大大高于其H股价格,不仅为如何对其估值造成困惑,也成为A股泡沫氾滥的口实。但更可怕的却在于,许多违规信贷已经深度入市,成为掀起股市风浪的大鳄。相比于清查房贷资金入市、全面清理不合格资金账户,以及防范国有企业炒股风险,最具警示的,则是银监会日前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防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证券公司业务往来相关风险的通知》,受即将开始的各种监管政策影响,31日沪深股市大跌。什么才是刻骨的痛,应该清醒。

徐冰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