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车网】如今的汽车产业发展,电动车已然成为行业发展的热点,无论是汽车展览会上纷纷涌现的最新电动车技术,还是国家政策补贴的支持力度,都让传统燃油车面临行业挤压的困境,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电动车产业升级也成为汽车变革的必然之路。
然而,选择“充电模式”的美国Coda汽车和Fisker汽车倒下了,选择“换电模式”的电池运营商Better Place关门了,连世界著名的电池商A123公司也破产了。这不得不让人省思,电池技术才是改变电动车困境的最终解决方案,而且这还只能是在一个长期发展进程中的目标。目前,新能源汽车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从现在开始,未来五至十年之内,甚至是更长的时间,电动车都将是发展的目标,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只能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
针对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对电动车的狂热,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一种随大流的表现。有的企业,甚至只是想在这一风口浪尖上秀一秀自己的风采。要知道维系电动车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有很多,不光光是企业在电动车技术和开发上进行发力,配套设施和整车的安全性、稳定性也显得愈发重要。燃油汽车如果没有“方便快捷”的加油网点,不会发展到今天,同理,如果电动车不能满足用户“方便快捷”的充电需求,电动车的普及也是令人堪忧的,显然,在动力电池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下,西方充电桩的模式还无法满足用户这一需求的,所以Better Place失败了。细想建设“方便快捷”能源服务的想法并不是切实际的设想,虽然能源站点的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与精力,但是这也是支撑电动车普及的前提。
科技部针对电动车产业的十二五规划中,2015年将实现100万辆的保有量,而到2020年将实现年产1000万辆电动车的规模,为此科技部将拿出1000亿元用于补贴电动车研发。除科技部之外,工信部和发改委也都提出了电动车产业发展规划,目标直指世界第一。然而,迫于电动车制造的压力,美国调整“2015年销售100万辆”的计划,中国也会调整“2015年完成50万辆”的《规划》目标吗?答案也是肯定的。
虽然在国家政策利好的前提下,本土汽车制造商纷纷上马电动车项目,并将产能目标定得非常高。但冷静下来看,在电动车产业发展这件事情上,中国无论是政策的制定还是企业在技术层面的发展规划,的确都存在“大跃进”的风险。从长远角度来看,将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车发展目标是毫无疑问的,电动车产业发展也成为首选之路,但是从政策引导方式和中期目标来看,存在诸多不合理性。从“十城千辆”示范推广四年结果来判断,若继续采用目前的发展方式,要想在二年多的时间里,年均完成20万辆电动汽车的销售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
发展电动车毫无疑问将是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变革的必然之路,然而“大跃进”式的规划和狂热并不能让中国真正实现汽车产业的完美蜕变。电池技术、续行里程、安全稳定、充电网点等只有在这些方面全面抓起的时候,中国的消费者才会更加接受和肯定这一新能源产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