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道路不可寻找捷径

来源:      2013/6/18   浏览709次   

 

前不久,以色列新锐电动车运营企业Better Place宣告破产了,这一消息同时也代表着可更换电池电动汽车计划的失败。Better Place成立于6年前,在业界首次提出了以“换电模式”打破发展瓶颈,进而实现电动汽车更快的推广和普及。创建之初,Better Place获得了包括通用电气、恒生银行、欧洲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等在内的投资方的青睐,这些投资者在Better Place身上先后投入了8.5亿美元。


 
Better Place曾与雷诺-日产合作,在雷诺Fluence ZE电动汽车的销售上推行买车租电池模式,车主根据每月的行驶里程数缴纳电池租赁和充电费用。看上去这种模式似乎简单便捷,相较于汽油车节能环保,与传统电动汽车相比又剥离了电池成本,性价比更高,但事实并非如此,Better Place承诺购买的10万辆雷诺电动汽车,最终实际销售仅千辆左右。


 
同样,Better Place也曾非常看好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并与奇瑞和北汽有过接触。中国车企对于Better Place的理念也动心过。2010年的北京车展上,奇瑞展出了一辆可更换电池的G5电动车,但最后一切不了了之。据说,是因为奇瑞觉得Better Place提出的方案不可行,终止了合作。据了解,与比亚迪、长城、上汽等车企推出的电动汽车一样,目前奇瑞在售的纯电动车M1采用的是直接充电技术,而非换电模式。


 
Better Place的失败证明,推动电动汽车发展,换电模式并不可行。总结换电模式失败的原因,专家们认为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换电模式推广需要大量的电池储备,产业规模巨大,产业链协调较难;其次,换电模式需明确技术标准,其中涉及车的制造路线、电池制造技术、能源补给网络建设、国家智能电网建设、城市规划等一系列问题,现阶段这些问题无法彻底解决;再有,换电会增加电池与车辆连接的结构不稳定性风险,产生安全问题;最后,换电模式还直接面临着电池控制权的利益博弈。


 
8.5亿美元打了水漂,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不是说不可以寻找捷径,但在发展初期,电动汽车商业化还应循规蹈矩,各运营商之间只有统一了步调,才能推动产业平稳前行。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