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产业何以迎来新一轮大震荡

来源:中电动车网      2013/7/3   浏览590次   

 

最近,电动车领域迎来新一轮大震荡,电动汽车发展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继电池制造商A123之后,今年5月,希望凭借换电模式打破电动车“价格昂贵”怪圈的以色列创业公司Better Place宣布破产;6月11日,美国电动车制造商Coda控股公司称,其破产保护申请已获得法院批准,资产将以2500万美元价格售予堡垒投资集团。

 

有悲观者惊呼,一连串坏消息,意味着电动车泡沫即将破灭。

 

对于过去几年备受关注的电动汽车,这的确又是一次大震荡。电动汽车的技术和实际操作等问题,在这几家企业相继破产后加深了人们的忧虑和反思。

 

实际上,Better Place的换电模式推广需要大量电池储备,投资规模惊人,产业链协调非常困难,成本居高不下成为将其拖垮的主要因素。另外,技术标准和换电池过程与车辆连接的不稳定性也引发公众担忧。该公司破产折射了换电模式的弊端,对未来电动车的模式选择有借鉴意义。有业内人士据此认为,破产不全是坏事,至少是一面“镜子”。

 

令人欣慰的是,以色列太阳能企业Arava Power总裁Yosef Abramowitz近日表示,有意收购破产的Better Place公司,以避免后者的研发成果流失。

 

至于Coda,其去年才开始销售的量产化电动车一次充电续航里程201公里,售价约37250美元,被批评为设计平庸,并曾因气囊故障召回。迄今,该车仅累计售出约100辆。Coda只得脱离汽车领域,转而专注于成本更低的能量存储。

 

当然,电动车领域绝不是没有喜讯。同为美国电动车品牌,特斯拉借助其垂直整合的资源、先进的电池软件和精准的客户群,成为时下被媒体热炒的话题,被誉为“汽车界的苹果”,股价一度飙升至100美元,犹如为电动汽车产业服下一剂“定心丸”。

 

在中国,也有一家热衷于电动车的企业风头正劲,它就是比亚迪。该公司董事长王传福日前在股东大会上豪言,“纯电动汽车技术不是问题,市场才是问题。要扩张新产能,最多5年时间就够了。如果家庭消费一旦起动,比亚迪‘分分钟’就可以造出‘特斯拉’。”

 

其实,比亚迪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了战略布局。比亚迪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由于具有更加安全和稳定、便于建立统一标准,以及充电站成本较换电成本更低等优势,充电模式受到更多企业和消费者的认同。随着电池研发技术的进步,电池的能量密度会逐步提高,使得电动车一次充电时间更短,续驶里程更长,进一步推动电动车的发展。

 

在国内,虽然王传福觉得私人购买电动车并不划算,但是在公共交通领域优势明显。比亚迪已经在深圳和中国其他部分地区设立工厂,生产包括电动大巴在内的新能源产品。5月15日,45辆比亚迪E6纯电动汽车正式进入香港的士系统。

 

在海外,比亚迪已经进军北欧和南美。5月1日,比亚迪宣布于美国兰开斯特成立铁电池及电动大巴工厂,拓展北美市场;该国前总统克林顿于5月中旬乘坐比亚迪纯电动车E6,探讨全球变暖等气候变化问题。正如王传福所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经济新闻》近日报道,美欧汽车巨头将联袂推出纯电动汽车(EV)。其中包括美国通用汽车将在月内首次推出电动汽车;在欧洲,德国大众等车企也将在年内涉足电动汽车市场。不难看出,虽然经历震荡,但汽车企业对电动汽车的信念并未消退。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