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禁摩后出现便民电瓶车 无牌无证不合法

来源:广州日报网络版      2007/3/9   浏览6492次   

广州“禁摩”后,不少城乡接合部悄悄冒出了电瓶车,这些“村巴”招手即停、票价1元叫村民又爱又怕。爱的是它给村里人的出行带来了方便,怕的是驾驶不当会造成交通意外。

对此,广州市公安交警部门称,电瓶车上路载客属违法行为。目前,城中村电瓶车基本都处于无证、无牌、无保险的状态。谁能给“村巴”一个名分,将它纳入规范管理,既保障乘客的生命安全,又给村民出行提供方便,岂不两全其美?

来信倾诉

广州日报:

日前,在广州天河区岑村牌坊一带出现了20多辆机动车或者电动车,以“观光巴士”为名,在村口搭载乘客出入岑村,当地人都叫它“村巴”。

“村巴”每人每次1元,但是这些车无牌无证,而且已经经营了一段时间也没有人来管理,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林先生

广州日报:

我们住在城乡接合部,每天都要到市区上班。公交车只通到村口,每天从家里出发,再步行20多分钟到村口坐车,实在辛苦,这时每人1元就能把村民从家门口送到村口的电瓶车可帮了大忙。可惜,目前还没相关政策批准它们合法运营,这些“村巴”时时刻刻都存在被取缔的危险,那样我们又要靠两条腿跋涉到村口赶公交车了。

记者昨日来到岑村,见到村口并排停放着几辆“村巴”,从橘黄色到白色,颜色多样。这些“村巴”原形要么是电瓶车,要么是改装成“电瓶车”样式的机动车。“村巴”车头车尾都没有上牌,车头灯中间的空位写着“观光巴士”的字样,前挡风玻璃上除了贴有号码数字外,有些还贴有“上车1元,扬手即停”的标识。每辆车都有4排座位,每排能坐2~3个人。“我开‘村巴’快半年了,车原本是楼盘不要的电瓶车,我花了3万元买过来的。”女“司机”陈姨对记者说,做“村巴”生意一个月能赚2000元。

城乡接合部的电瓶车成了村民的主要交通工具

记者体验:很快客满,一天能跑几十趟

记者观察,从村外归来的村民习惯性地坐上“村巴”,小车很快就坐上了10个人,记者随后也登上“村巴”,体验了一次“村巴”之旅。行车过程中,坐在车上的村民都握紧扶手,抱着孩子的母亲也是一手握扶手,一手揽着孩子。“村巴”稳稳当当地把乘客一个个送到目的地后,再在村里兜客送出外。如此循回,一天在村里能转个几十趟。“我在村里坐了这么多次‘村巴’,还没听说过发生事故,这车其实很安全的。”一位村民对记者说。

村民追捧:我们出门先坐“村巴”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村民,了解到多数村民都对“村巴”持肯定态度,一位士多老板说,“村巴”大概在2006年下半年出现,很多村民出入村都依赖“村巴”。“村里不是每家都有车的,就算有车也不是每个人都会开车或骑自行车,坐这些车(‘村巴’)既便宜又方便。”“村巴”都是私人的,也有承包的。“村里有个老板买来车,然后发包给会开车的村民,也有私人买的。他们晚上收工就把车停在自己家院子里或停车场。”那如果没有代步“村巴”,村民又怎么样呢?“最好有车进村停站,我们村很大,住在里村的人没车而走出来的话,最远的要走上30分钟呢。现在有这车省去不少麻烦。”而据岑村村委会工作人员说,“村巴”不属于村委会的管理范围。

交警:“村巴”目前不合法

也有村民提出疑问:“村巴”大都没有牌照,也没有营运标识,是否合法呢?记者联系到广州市运政稽查大队,工作人员称,岑村“村巴”是否合法需要经过调查后才有定论。而广州市公安交警部门称,电瓶车上路载客属违法行为。目前,城中村电瓶车基本处于无证、无牌、无保险状态。驾驶员无需培训且外来人员较多,交通安全意识差,驾驶技术差,一旦发生事故时有逃逸,伤者施救不及时,经济赔偿难到位,会带来一系列社会矛盾。(胡曼筠)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