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强国战略如何“向深化改革要动力”?
在不断攀升的汽车销量,以及汽车市场在全球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面前,我国汽车业在由大转强的道路上始终难有突破。笔者将其归结为三个方面,即“企业强而品牌弱”、“制造强而研发弱”、“引进强而出口弱”。可以说,如何破解这三个“强弱”之困,就成为汽车业破局突围的关键。令人欣喜的是,本届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以上三个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规划。
作为中国汽车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正苗红”的国有汽车企业本应在“由大转强”的道路上发挥更多作用,而原有的体制机制弊端,在相当程度上阻碍着国有汽车企业发挥活力与优势。政府工作报告在“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的重点工作中提到,要“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而“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鼓励企业兼并重组”的明确方向,也在为汽车企业的投资冲动降温。联系到今年以来国内汽车企业、特别是国有汽车集团中的众多人事和组织架构调整,相信以大集团为核心的国有汽车企业改革也将在2014年驶入深水区。
近年来,国内汽车企业引入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建立起了世界一流的生产车间,在制造水平上实现飞跃,汽车质量和消费者满意度逐年上升。然而,从研发水平上看,我们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本届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牵头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此外,在研发的核心——人才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发展规划,统筹重大人才工程”,这让人对汽车业突破“制造强而研发弱”有了更多期待。
据中汽协统计,2013年自主品牌出口97.73万辆,同比下滑7.5%。如何实现更好地“走出去”,成为自主品牌面临的重要问题。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在走出去中提升竞争力”的明确目标,并将“从战略高度推动出口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出口的问题并不孤立,与企业制度改革、研发水平提升也密不可分,相信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汽车出口会迎来更大战略机遇。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汽车业提出新挑战
产业融合发展,是本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个重要思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更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具体而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现“在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大数据、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赶超先进,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工作目标。而汽车业作为涵盖机械、电子、材料、能源等多个方面的综合产业,必将在这股浪潮中扮演重要角色,这既是一种机遇,更对未来发展提出了挑战。
最近两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特斯拉”热潮,与之相关的产品、技术、话题都受到人们的广泛追捧,即使是相关企业的合作传闻,也能在资本市场上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特斯拉的魅力究竟在哪儿,为何能抢尽传统汽车企业的风头?平心而论,无论从技术实力还是制造水平上看,特斯拉和传统汽车企业相比并无太多亮点,但其产品设计理念和企业发展思路,则可算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一个范例,对传统汽车企业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汽车的特性决定了其将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中扮演重要角色。
面对日益火爆的电商,汽车如何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将线上选车和线下提车有效结合?厂家和4S店如何利用大数据,实施精准的客户统计和需求分析,为提升研发水平和服务质量体重助力?3D打印等先进制造技术怎样能与新材料更好结合,新一代移动通信与车载系统怎样寻找安全性和便利性的最佳平衡点?如何推动新能源车私人消费驶入快车道?可以说,政府工作报告为汽车业指明了未来的机遇与挑战方向,而对汽车企业而言,不仅要在技术上解决上述问题,更重要的是从思路上加以转变,实现由制造业2.0时代向3.0时代的跨越。
从“消雾霾”到“除特权”构建和谐的汽车社会大环境
在中国进入汽车社会的过程中,环境的问题变得愈发突出。这个环境既包括以雾霾为首的空气环境,也包括拥堵背后的交通基础设施等出行环境,更有公务车、特权车背后折射出的关乎社会公平的大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和谐的汽车社会,就是要对上述三个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而本届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了“治理”的要求与目标。公车改革的背后,是关乎社会公平的大环境治理。
在空气环境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如(PM10)治理为突破口,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并明确了“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600万辆,在全国供应国四标准车用柴油”的具体目标,并继续“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在出行环境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加快推进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提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思路。而在构建社会公平大环境方面,则提出了“‘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启动公务用车改革”的明确要求。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