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沪深股市在3000点整数大关前出现的震荡,很多投资者有些患得患失,做多害怕套牢,做空又担心踩空。针对这样的现象,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昨日表示:“过去的几年,中国股市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我希望,未来我们仍能够沿着这条道路前行。只要沿着这条道路前行,何愁中国股市不能做大做强?”
股市发展可快于实体经济
吴晓求指出,在中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在中国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金融资产尤其是资本市场的资产价值以快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成长,这是中国金融市场的基本形式。也就是说,不能认为中国股市存在泡沫。从国外资本市场发展经验来看,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实体经济、其他金融资产、股市市值三者增速不尽一致,后两者明显快于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但直到现在,也不能说美国股市出现了巨大的泡沫。股市市值增速高于实体经济,是现代金融核心的标志之一。
A、B股合并只是时间问题
对于A、B股合并的问题,吴晓求表示,A、B股肯定会合并,“一个国家怎么能有三种交易市场?”他认为,从大的趋势来看,A、B股合并是迟早的事。但究竟什么时候合并,采取什么方式合并,有待进一步研究。
一直以来,吴晓求都认为A、B股合并堪称是第二次股改。他指出,尽管B股市场容量较小,但相比于第一次股改,涉及的问题要复杂得多,也敏感得多。要解决问题,一定要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密切联系在一起。
壮大资本市场做经济强国
吴晓求表示,要把发展资本市场放在中国金融体系改革基础的层面来看待。我国只有拥有强大的资本市场,才能建成强大的金融体系,才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配制资源,才会走上真正的经济强国之路。可以说,发展资本市场是构筑我国金融体系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他指出,中国金融业改革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个中心和两翼。一翼是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商业化改革。这将为中国金融体系未来的风险构筑一条防火墙,使中国金融体系拥有第一道免疫。另外一翼是要推动我国外汇体制改革。未来的人民币一定是可兑换的国际性货币,很可能在两三年内就达到这个目标。吴晓求认为,到2020年,人民币应能成为继美元之后的第二货币。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