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人一波三折的跨界电动汽车梦,如何圆?

来源:中电动车网      2014/7/3   浏览3138次   

 

考虑到电动车生产需要诸多的生产资质和技术门槛,非汽车生产商要想转型为电动车企的难度相当之大。

 

近日有消息称,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项目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中心已经起草电动车市场准入政策,提议给非汽车生产商发放两到三张专门的电动车生产牌照,最早年内有望获批。据说,此举的目的是考虑到整车制造商面临增长压力,全力发展电动汽车动力不足,希望开辟新的电动汽车生产力量。在笔者看来,愿望虽然很美好,可是考虑到电动车生产需要诸多的生产资质和技术门槛,非汽车生产商要想转型为电动车企的难度相当之大。

 

其实,以上消息的传出,与日前特斯拉放开专利的事件有关。技术专利的开放不仅能直接降低新能源汽车的制造成本,还可以直接进行新能源整车制造,有效作用于潜在的市场拓展。但笔者觉得,虽然特斯拉的成功说明非汽车生产商也能做好电动车,但在中国当前的电动车生存环境尚不成熟的情况下,要想诞生像特斯拉这样的企业,首先基础条件就不具备。

 

据了解,成立于2003年的特斯拉汽车公司是一家以美国硅谷为基地,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电动车生产及设计公司。由于生产制造成本高于车型售价,特斯拉曾一度遭遇赔钱卖车的窘境。后来,通过出售电动车零件、获得政府资金扶持以及融资上市等方式,特斯拉才渡过了经济危机。

 

如今,特斯拉虽然取得了不错的盈利收入,走上了成功的道路,但在降低电动车成本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目前,不少车企已经逐渐开始在中国市场投放电动汽车,但考虑到电动汽车的售价较高,主要以小型车为主。像宝马i3和特斯拉那样售价高昂的电动汽车,能消费得起的也只是少数人。有业内人士预计,电动汽车要想在中国市场实现普及,至少还需要8~10年的时间。因此,即使有电动车生产牌照,要想让非汽车生产商短期内参与进来,估计没有人会有这样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