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升级“核心技术”乃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可持续发展当务之急

——兼论电动自行车产品之“高能效比”电驱动系统设计策略

来源:   中国电动车网特约评论员、特邀撰稿人 宋子奎   2014/7/14   浏览12497次   

【提要】 0引言及“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或步入发展瓶颈期”之原因探析;1关于“电动自行车技术及其相关研究”之探讨;2关于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原因分析及其优选解决方案探究;3关于电动自行车“核心技术定义及其研究主题”之探讨;4关于“高能效比”电机之概念及其研究主题解析;5剖析现有产品之“轮毂电机驱动方式”技术局限性;6关于“高能效比”电驱动系统之技术优势分析及其设计策略研究;7“高能效比”电驱动系统之技术升级方案概述;8关于“高能效比”电机的设计与改进及其优选实施方案推介;9关于“高能效比”电驱动系统之“简约化设计”及其实施例推介;10结语。

 

【关键词】 动力电池  能量密度  比容量  驱动电机  效率  效力  能效比

 

0 引言及“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或步入发展瓶颈期”之原因探析

 

据中国自行车协会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逾2亿辆,年销量逾3000万辆。那么,就这两组数据而言,它对于整个行业及产销市场今后发展或预示着什么?乃值得推敲与探究。其中,年销量逾3000万辆这组数据是通过统计而得出来的,则相对准确,而保有量已超过2亿辆则更大程度上或是一种估算。比如,参考2010-2011年度相关数据显示其保有量约为1.2亿辆;又据2011至2013年度统计数据显示,连续3年的平均销量也都在3000万辆左右。很明显,若用这3年累计销量的总和、再加上原有1.2亿保有量,目前社会保有量似乎已超过2亿辆。其实不然,这是因为在过去的3年间,诸多生产厂家、包括规模企业,较多采用了“产品换购、低价促销”等营销方式,因而在每年所取得的约3000万辆销量之中,“替换量”则占了相当部分。也就是说,目前的实际“社会保有量”或尚未达到所估算的2亿辆。

 

当然,表面上看,我们分析上述两组数据的准确性似乎并非十分必要,但它却能够真实地反映出目前产销市场的实际状况,更能折射出整个行业当前的生存现状。比如,目前“产大于销、产能过剩、库存积压”日趋严重,而“增长见顶、销量下滑”之趋势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或已步入“发展瓶颈期”。显然,鉴于当前产销市场现状,如何来应对,或已成为诸多生产企业乃至整个行业能否可持续发展当务之急。然而,对于目前销售市场所呈现的“增长见顶、销量下滑”发展趋势,我们若将其归结于“消费市场或已趋于饱和”,那就过于简单、笼统,而且也不客观。为便于进一步分析和探究其真实原因所在,我们不妨将目前的消费市场、可大致划分为“既有消费市场”和“新增消费市场”两部分,来分别加以分析与研究。这将有助于找出制约行业及产销市场可持续发展的确切原因所在,以便探寻更为有效之解决途径(应对之策)。具体探讨如下:

 

就所谓“既有消费市场”而言,它对于产销市场的拉动将取决于现已使用产品“替换量”之多少。很显然,由于我们近几年来通过“产品换购”等方式,或已提前过度透支了该“既有消费市场”;因而欲通过进一步挖掘“替换量”、来拉动产销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它的作用及其效果已很有限。并且,预计短期内(今后2-3年内),“既有消费市场”之替换量还将会更为减少。而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推断,其理由在于,若按照产品的替换(更换)周期,通常在5-8年之间来大致测算;那么,下一轮“替换量”增长高峰期至少(最快)也得在3年后或将出现。因此,更确切的讲,就目前销售(消费)市场所呈现的“增长见顶、销量下滑”之迹象,则更大程度上反映的是“既有消费市场”之替换量乃趋于减少。

 

那么,与“既有消费市场”之“替换量”相比,而所谓“新增消费市场”其销量增长空间、即社会保有量之容量,还有多大呢?这或许更值得我们关注和探究之问题,因为它更关乎到整个电动自行车行业及其产销市场能否可持续发展。现就此,我们给予更为具体的分析(供参考)。具体而言,回顾我国电动自行车产业(行业)发展过程或不难发现,而随着电动自行车的逐步普及与保有量的不断攀升,则传统自行车的保有量也随之下降;并且,二者间在数量上的“增加与减少”也大致相当。例如: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传统自行车较为普及的鼎盛时期,据相关数据显示,其保有量逾5亿辆之多;而截止到2013年度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自行车保有量则已下降至约为3.7亿辆。很明显,而目前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增至(趋于)2亿辆,这与传统自行车保有量的下降、其数量上基本吻合。由此可见,由于目前自行车保有量仍为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的约2倍左右;那么,这就为电动自行车逐步替换传统自行车,仍然留有充裕的市场空间和较为有利的市场条件。

 

首先,就电动自行车的基本功能特征而言,它与传统自行车同为“非机动车”属性,因而驾驶电动自行车无需“机动两轮车”驾照、且综合使用成本也相对低廉,乃符合更广泛普通大众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与实际需求。再者,作为更多中低收入群体即更广泛人群的日常交通代步工具,它相比于传统自行车,不仅驾车更为轻松快捷、续航里程也相应延长;而且,与当前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相吻合,更与目前的道路设施、交通现状相匹配,如:可缓解交通高峰期拥堵、提高通勤效率和方便更多人出行,等等。因此,电动自行车逐步替代(替换)自行车、而成为更多普通百姓之“刚性需求”,仍然是现阶段的一种发展趋势。并且,其有利条件还在于:电动自行车的市场容量即社会保有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只不过随着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的不断提升,而传统自行车的保有量将会随之下降,仅此而已。

 

但需要指出的是:就目前电动自行车消费市场现状来看,由于更多消费者对于产品的“经济实用性特点(性价比)”要求或更高;那么,如何在总体上给予产品更为客观准确的市场定位乃“至关重要”,它对于发掘更广泛消费市场、进一步提升普及率即社会保有量,或将起到决定性作用。然而,就“新增消费市场”的更有效发掘而言,目前诸多生产企业虽然也都在做,但“切入点”或过于局限且雷同,它对于拉动产销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实际效果,或有待于验证。

 

例如,更具体的讲,随着更多新技术的相继出现、并成功移植应用于电动自行车产品的创新设计;或是由于我们急于摆脱“低端产品”的印象,来烘托出电动自行车乃“高科技、高档化及时尚化”产品;特别是,欲赢得更多年轻消费者的青睐,甚至提出所谓“搞定90后”便可以拉动产销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等等。其理由或出发点则源于,即便是产品价格偏高或也能够激发年轻人的消费欲望(购买意愿),这似乎已经找到了解决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其实不然,更为客观地讲,就更广泛消费市场的进一步发掘而言,它的局限性或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我们在所谓“搞定90后”的同时,更不能忽略80后、70后乃至60、50后,这一更大、更广泛消费群体;而相比于90后,他们更倾向于“理性消费”,因而“物美价廉、经济实用”之产品乃他们的首选。

 

因此,我们如果能够在现有产品之基础上,做到(实现)产品“性价比”的更显著更高,将有助于“新增消费市场”的充分发掘。比如,我们在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及实用功能”的同时,若能够较大幅度的降低产品实施成本及产品价格。那么,它对于扩大市场需求、进一步提升普及率即社会保有量,继而拉动产销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将会带来更为显著的实际效果。据此而言,笔者以为,我们或应该重新审视和探究:什么是电动自行车产品自身所要重点研究的所谓“核心技术”?以便找出影响产品成本(价格)的“关键要素(主要因素)”,这将有助于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技术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为此,我们不妨就电动自行车产品相关技术研究等有关问题,作如下进一步探讨(供参考)。

 

1 关于“电动自行车技术及其相关研究”之探讨

 

众所周知,电动自行车是由传统自行车增设“电驱动系统”演变而来,至于什么是电动自行车之“核心技术及其研究内容”?尤其是,真正属于电动自行车产品自身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技术(核心部件)”,我们或不易给出简约明了的划分与界定。但就所增设的“电驱动系统”本身而言,概括地讲,其相关技术研究及其研究范畴或主要包括:“高能效”驱动电机(驱动系统)及其调速控制技术,“高性能”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以及充电技术等。而且,随着更多新技术的相继出现与成熟应用,也在不断丰富和影响着电动自行车产品的优化改进与创新设计。诸如,智能化、互联网(物联网)及GPS定位防盗技术的应用等等。

 

由此可见,所谓电动自行车技术及其相关研究,或更多体现于,它乃结合自身特点、充分运用现有成熟技术、最新技术,来不断丰富、优化及改进产品设计;并且,应以提升产品综合经济技术指标(如:高能效比、高性价比),作为电动自行车技术研究之核心内容。为此,更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移植、借鉴即运用更多新技术,来不断丰富和优化产品设计的同时,或更应该强调和重视:对于“动力电池、驱动电机”两大基础性核心部件之不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